朱建陵 特稿
奥运会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报名及计算奖
牌数的方式,已经落伍了。对许多运动员来说
,「国家」只是一张壳,「自己」才是血肉所
在。对於已经迈入国际化的大陆体坛来说,也
是如此。
当大陆籍的美国职篮NBA球星姚明代表中国
大陆队,在北京球场上与美国梦八队对峙时,
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传统」的是姚明
仍为他的祖国效力,「现代」的是姚明已经国
际化,他更多时候的身分,是美国NBA球员
。
但本届北京奥运并不都是这样的过渡,许多例
子已经摆脱「传统」、跨越到了「现代」,出
身中国大陆的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就是其一。
郎平是一个中国大陆培养出来的优秀女排球员
,她二○○五年出任美国女排的主教练,先後
率领美国女排与中国大陆女排交手七次,本届
北京奥运会将是第八次。
不过,即使到今天,这样的跨越仍未见平顺。
球赛还没开锣,郎平就被有「棋圣」之称的聂
卫平斥责说:「希望她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对於这样的责难,郎平大方地回应说:「我
觉得其实排球是一个大家庭,现在体育已经没
有国界了。」
幸运的是,大陆媒体对郎平率领美国女排挑战
大陆女排一事,已经都能以平常心看待,批评
聂卫平者远多於批评郎平者。
如果与何智丽的遭遇相比,郎平更显幸运。何
智丽是大陆优秀的女乒乓运动员,一九八七年
前一帆风顺,但一九八七年的「让球事件」改
变了何的命运。「让球」是大陆体育界的一项
「潜规则」,为集中力量打败外敌,大陆经常
会安排一些次要球员刻意让球,以保证主力球
员出线。
一九八七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遭遇韩国
强敌梁英子时,何智丽就接到了教练团「让球
」的命令。但由於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有限,加
上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何智丽当时反叛了教练
的命令,把自己送入了决赛。最终,虽然何顺
利取得了冠军,但没人为她鼓掌。
由於抗命,何在大陆乒乓界混不下去了,一九
八九年嫁给了日本人,退出乒坛,改名小山智
丽,但之後又在一九九二年复出。
许多大陆球迷都能记得一九九四年的广岛亚运
。当年的小山智丽代表日本出赛,打败了大陆
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姐大」邓亚萍,大陆球迷
不得不面对著一个本国球员夺冠,却升起日本
国旗、唱著日本国歌的「国耻」。在国家与个
人利益之间,何智丽走上一条最为坎坷的道路
。
何智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她的出走,是带著
对中国的愤恨而去,而促使她再起的力量,更
多的是一种「仇恨」。现今,虽然「让球」潜
规则仍在,但大陆体坛及民众,对於本土球员
的琵琶别抱,已经比较能安然处之。
以本届北京奥运为例,一九九二年为中国大陆
赢得桌球怠牌的高军,自嫁给美国人後,二○
○○年、二○○四年都代表美国出赛,今年将
是她最後一次奥运夺金的机会。
然後,对运动员来说,「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或许正如郎平所说:现在体育已经没有国界
了;或许,观众在加油时,不应该再是对「某
国」加油,而应该是对「某人」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