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我所理解的“民主在中国”

我所理解的“民主在中国”

有很多人都在试图解读“中国人”之所以在几千年来都与民主无缘或者擦身而过。

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关键就是在于中国人对“家”的观念,也可以理解为“血缘关系”。中国人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保持其“特立独行”而又“经久不衰”,在我看来,大抵要归功于中国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为强调“群居”的一群人。“群居”意味着永远有“外人”,家庭之外有别的家庭,城市之外有别的城市,国家之外有别的国家。这群人会通过无止境地、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归入一个群体而划分出“外人”。而这个“群体”最小的单位往往正是“家”(或者直系亲属)。这不是那些把“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奉为圣条的人所能理解的。

在群居的过程中是必然出现权威也必须相信权威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似乎被罩在一个可大可小的“气场”里面。

首先看有外部压力的时候(小到家里被偷,大至外族侵略)——当受压力来自外部,这个气场的抵抗就会很强烈。哪怕这个压力来自气场以内,只要这个压力是自外而内作用于更靠近核心的部位(也就是更亲近的人),这个抵抗都会相当的强烈。实例:外族侵略如鞑子、倭寇;自然灾害如前不久的地震。这个“气场”会把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民族那么大。甚至如果有外太空侵略,我想中国人会把这个“气场”扩大到全人类的范围。

可是当外部压力消失时,这个气场的保护范围却永远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最小状态当然就是只剩下“个人”,但中国人很少如此,一般最小状态会是有血缘关系的“家”。这个时候,自私自利,贪小便宜就是最典型的现象。实例:国内的贪官很少是完全为了自己贪,而往往是为了整个家庭去贪。

固有的家族观念往往使到中国人的人情关系特别的复杂,这人情关系又恰恰是实现民主的一道天堑。因而我想——这“家长式”的社会状态也许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

至于这“家族观念”是属于美德还是民主的“绊脚石”,很难理清头绪。。。因为两者都“看起来很美”。。。

[ 本帖最后由 snorkeler 于 2008-6-24 11:46 AM 编辑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说的有道理。

不过家族社会的惯性也不是中国人所独有,事实上整个东亚,也就是中国文明体系曾经辐射和影响到的这个地区,每个民族都具有和中国人相似的对社会结构的认知,在某些地方甚至发展的更加极端,比如日本。

但是事实证明,一个具有家族社会惯性的民族未必就不能实现民主制度。
人总是可以改造的,正如GCD对人民的思想改造一样,如果有一天一个强大到可以让多数中国人认可的权力体系,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特权和利益,愿意把人民往民主的方向引导,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TOP

我只做过民。。。从未做过主。。。。悲哀啊。。

TOP

看来你也是盼望像美国那样,会有华盛顿、杰弗逊等等接近于神一样的人出现在这片更为神奇的土地上。。。


 


日本毕竟曾经实施“全盘西化”,也有“明治维新”,对于家族观念也没有中华那样根深蒂固延续千年。说真的,本人之所以一直认为台湾属于全球华人而不仅仅是中国大陆,正是因为他们在为全体华族在探索着一条属于华人的民主之路。。。


 


新加坡也是“看上去很美”,其实无非是华人中家长式管理的典范。。。



[ 本帖最后由 snorkeler 于 2008-6-24 05:25 PM 编辑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回复 #2 风暖云寒 的帖子

别忘了中国人还有受辱思想
自从1840年之后,被欺凌和残害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并深深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而残害我们的“洋鬼子”,普通老百姓心里也会自然而然的怀有戒心
中国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明中国人是记仇的,当然这种记仇是无可厚非的。
这也许是另一个原因吧,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阻力
当然最大阻力,还是楼主说的,我很同意
老了……

TOP

回复 #5 googlegirl 的帖子

这种所谓的“受辱思想”,本人不敢苟同。鸦片战争后的所有“欺凌”和“残害”更加多是源于现在当权者对历史的单方面解读。


事实上,现在出版物的相对放开后,国内重新评估康熙与乾隆之对外政策的差别,为李鸿章翻案、对义和团的重新解读并批判,甚至为汪精卫鸣不平。。。这一切,都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不是从前书本上读到的历史。 华族从来不是记仇的民族,看看元朝,看看清朝,汉人被大量掳掠残杀——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有多少华族还清楚记得?可到头来,汉人不单拼命维护其当时的主子,到了清朝甚至喊出“留发不留头”。。。直到今时今日,还有多少人在意淫着康乾盛世?


对洋人怀有“戒心”——在我看来,那还是因为“非我族类”。反观今天之中华大地,倒更加像是倭国在明治维新初期对洋人带着一种“因知己弱而尊重之,又因自卑而痛恨之”的复杂情感。。。



[ 本帖最后由 snorkeler 于 2008-6-24 06:57 PM 编辑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回复 #6 snorkeler 的帖子

没说不是因为zf那么解毒
只是说目前底层民间确实存在这种心理
多元化的文化,一定有一股最强的力量,一超多极么。。。
zf当然可以使用权利使它的解读最牛X,目前看是卓有成效的
不过抛开这些不看,1840以后的历史,你看外国的也好,也是充满了欺凌和残害的,这也许确是事实
而民众的心理以前以及现在看,都是官方话语的强化版。。。
这也正是因为家长制观念下,对上头的盲从和上头对下头的掌控~~
老了……

TOP

回复 #7 googlegirl 的帖子

就像当时喊出“留发不留头”一样,只好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解释这一切吧。。。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樓主的視野確實是夠廣闊,當初蔣中正到台灣時,
台灣充滿了仇日情結,經過兩蔣不斷以"四海一家"
與"以德報怨"教育人民,讓人民走出仇恨,應該也是
跟樓主有著同樣的感慨.

TOP

回复 #5 googlegirl 的帖子

"中国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明中国人是记仇的........... "不一定吧, 日本战败,按照雅尔塔条约,中国应派军队占领日本.但当时二个GG忙于内战---抢地盘,没去;该向日本要战争赔偿时----那怕是一元钱道义赔偿,二个GG都没要,.......

[ 本帖最后由 kevin368218 于 2008-6-25 05:23 AM 编辑 ]

TOP

回复 #9 pitifuldog 的帖子

事实上,每个时期都有其不足之处,正如两蒋提出的“以德报怨”的思想构架,没多久就因“以何报德”的质问而分崩离析。。。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回复 #10 kevin368218 的帖子

岂止如此。。。雅尔塔协议还让咱把蒙古给丢了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你对政府提出让百姓民主,就像对流氓提出和谐,然后流氓把你痛打一顿,用各种手段抢走你的财产,你就和谐了。日党一万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