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日晚间终于宣布调高成品油价格,为八个月来首见,且调幅大于市场预期。分析师普遍认为,此次举措虽舒缓炼油商困境,但并不能助炼油行业摆脱亏损。在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价格仍存鸿沟的状况下,预计中国年内仍会继续分步调价。
延伸阅读:油价上涨加剧通胀 国内外油价接轨现契机 隐藏的通胀比表面数据更严重
未来或分步提高油价
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首席经济师哈继铭在最新的报告中说:“本次调价之后,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水平仍有60%的差距,若考虑使国内炼油企业毛利正常化,则仍有30-40%上调空间”
他指出,“比起一次性到位的大幅上调,政府通过目前这种分步(但有相当幅度)的调价方式乃是最佳做法,既可逐渐理顺能源价格,又能在国际油价可能回落过程中起到避免超调的作用。”
中国发改委宣布,由周五开始,将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每吨调高1000元人民币(折合145.5美元),调幅最高达18%,为历来单次调整最大的一次,并将航空用的煤油每吨调高1500元人民币,调幅达25%。
炼油商窘境有所舒缓
亚洲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发言人黄文生称,尽管国家调高了大幅调高汽油和柴油价格18%,同时公司亦获财政补贴,但炼油业务的压力仍大。他说,未调价前,内地和国际的成品油价每吨有5000-6000元人民币的差距,调价后仍相差4000元。
汇丰证券认为,相信中国政府此次调高成品油的价格,有助舒缓中国石化的炼油业务亏损,令市场对其炼油业务全年巨额亏损的忧虑有所消除。不过,该行认为炼油商在目前的油价下仍会亏钱,相信政府年内会继续调节价格。
哈继铭还指出,中国此次大幅调整成品油价格是朝着能源价格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长远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因仍远低于国际水平,所以不能对于单次调价的效果过份乐观。未来这种分步改革的进程料会继续。
花旗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日前在报告中提到,中国大幅调高电力和公用价格,对如航空、汽车和制造业的股份将会受到冲击,但对市场有正面的影响,因这显示出政府的政策愈来愈以市场为中心,而不是持续价格干预。
开车族愤怒而无奈
中国开车族听说汽油价格即将大幅上调的消息后,在一个加油站排队几个小时后,却要等到涨价措施生效后才能加油,这激发了司机的愤怒情绪。很快,许多加油站排满了等待加油的汽车。一位上海桑塔纳车主在加油站说,“油价高了加油站赚大钱了,我们消费者就倒霉了。”
上海一位开着帕萨特车的司机说,“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我就受不了了。”28岁的朱红(音译)说,步知道是不是要放弃刚买的车改坐地铁上班,以内开车成本太高,而北京出租车司机风趣地表示,愿不愿意都得接受,胳膊拧不过大腿。
投行大幅调高石化股评级
投资银行高盛则称,中国大幅调高成品油的价格,中国石化和上海石化为最大受益者,其次为上下游业务皆有的中石油。该行已调高了其今、明两年的盈利预测,并将评级及目标价全部调高。
至于对其它行业的影响,哈继铭指,高耗能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从投入产出表分析,成品油提价使得成本上升最大的行业依次是:海运、航空、公路货运业、航空客运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仓储业。此外,从需求面上看,汽车行业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