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2-8-22 20:54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应了解的真相
中国人应了解的真相
在中国是谁先破除迷信?是谁先剪了满清男人的鞭子?是谁解除了女子绑脚的陋习?是谁先开办平民学校?是谁先创办大学?是谁派人去美国读医学博士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医院?都是基督徒。
经济文化交流
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多明我会葡萄牙传教士达克鲁斯在一封信中介绍了中国茶叶。
明朝末年,传教士将土豆引入中国,当时土豆被叫做荷兰薯。(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在北京与李之藻合作,翻译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并刻版刊行。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把天文望远镜带入中国。
天启三年(1623年),艾儒略根据庞迪我、熊三拔所著的底本编译成《职方外记》,介绍世界地理。
1687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翻译的《论语》拉丁文本,在法国巴黎出版。这是孔子首次被介绍到西方。以后《论语》被转译成法文、英文等。
1698年,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来华,后来他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信,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学者伏尔泰。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传教士白晋、杜德美、雷孝思等人主持测量绘制全国地图,历时11年,绘成《皇舆全览图》。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景德镇传教七年的耶稣会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写长信给法国,详细地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使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秘密被公开。
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医生抵达广州,在广州十三行内新豆栏街成立了广州眼科医局,免费为病人治病,同时传教。
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Thomas Richardson Colledge在澳门成立医学传教组织中国博医会(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of China)。'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美北浸礼会传教士玛高温医生在宁波创办“浸礼老医局”,后改名为“华美医院”。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英国女传教士艾迪绥将一所女子学校从爪哇苏腊巴亚迁到中国宁波,称为“宁波女塾”,这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58年12月19日),美北浸礼教会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创办《中外新报》。初为半月刊,不久改为月刊,出至十一期而中止。
同治七年(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成立翻译社,这是中国最早的介绍西方科技的翻译出版机构,传教士韦烈亚力、傅兰雅、林乐知、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等先后担任外方翻译。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文华书院。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氏从越南携带咖啡树苗,进入云南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种植,这是中国栽种咖啡树的开端。
民国成立以后的基督教之贡献
民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对各宗派一视同仁,基督教在中国传布,成效惊人。而教派除了传道事工之外,并致力于各种社会事业,如建设大学、医院、书局、救济院、孤儿院等。另一方面,中国自治教会,也逐渐增多,遍及中国各地,远及海外,为中国基督教展开一新的局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新教教团数目计有六十一个团体、信徒数九万五千九百四十三人;但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教团数以增至八十二、宣教师数目亦增至三千八百三十三人。民国成立以后,教士、教徒数目均激增。根据民国二年(1913年)的统计:宣教士有五千三百九十四人,而信徒数亦增至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五十九人。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教团数以增至一百七十,宣教师亦增为五千九百七十八人,且信徒数以致二十五万三千二百十人。据抗战前(民国二十四年)的统计,全国新教教会数有七千二百八十一、信徒数为五十一万三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年当中,就曾为四万三千蒙恩信主的人施行浸礼。据称:如包括尚未洗礼的慕道者在内,信徒总数已达百万人之数。
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教育
中国基督教会学校列表
天主教和新教都在中国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机构,从幼稚园一直到大学。一些中国著名大学起源于教会学校。比较著名的新教中学早期有烟台中学,后期有培正中学、培道中学(在一二三事件之前)等,大学则有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大学等。而天主教部分有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和静宜大学等。这些学校都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吸收了西方教育的知识份子。
基督教在华所成立的学校、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各种弱势机构、老幼院(如:盲哑学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等各种。据民国二十六年的统计:男子中学有一百间、女子中学有九十五间、男女合校的中学有五十四间。中学数计二百五十九,学生数约有五万。大学计有十三间,有:济南的济鲁大学、福州的福建协和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理学院、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杭州的文江文理学院、武昌的华中大学、福州的华男女子学院、广东的领东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等。(据民国二十六年的统计,上述十三所大学的学生数计有六千四百二十三人),至于教会所兴办的小学,据民国十一年(1922年)的统计:高小九百五十六所,学生三万二千八百九十九名。初小五千六百三十七所,学生十五万一千五百八十二名。出版事业方面,教会所创办的杂志刊物,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时,计有中文杂志二百十一种,英文杂志二十七种,合计总数为二百三十八种。民国二十四年所出版的基督教丛书计有四千种之多,由六十九所基督教印刷厂分别承印,并有一百三十家专售基督教丛书的教会书局。
在医疗方面
除宣教团队的医师对贫民免费看诊及赠药外,并在各传道据点建立医院或诊所,其中亦不乏医术高明的宣教医生。在中国基督教的医学协会,早在一八三八年(道光十八年)就有中国博医会(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of China)的成立。该会由一群外籍宣教师所组成,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义诊,并先后资助在澳大利亚、广州、上海、香港、宁波、厦门等地医院。该会又出版中文医疗书籍,及主办医疗人之教育等事工。
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医疗协会:中国医疗传道协会于一八0九年(光绪十六年)首次的集会,其第二次大会于一九0五年(光绪三十一年)在上海召开,系由基督教医师所组成的全国性团体。此后,该会又在一九0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一0年(宣统二年)、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先后开过几次会议。该会曾经发行医学定期刊物,及出版数种医学丛书,其中重要的有中、英对照的医学辞典。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由欧、美回国的中国医学生,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医学会。隔年(一九一六年),该会与中国医疗传道协会在广州开会,决议协助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全国公共卫生联合委员会。在此时期,该会对各种流行病(如:天花、鼠疫、霍乱、结核病等)的防治,曾贡献不少。
教会创办的中国医疗传道协会,为求全国医疗工作的扩展,于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自动要求合并于中国医学会。中国医学会,最初称为:“中华民国医药协会”,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迁移上海后,改称为“中国医药会总会”,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会。
在改善社会方面
基督教曾在中国成立各种组织来帮助当地的百姓,以破除迷信、戒烟禁赌、辅导妓女从良等。而重要的组织有以下几个团体:
(一)万国改良会分会:成立于一八0八年(光绪三十四年),初任干事为丁义华,劝人戒除烟酒嫖赌。该会对鸦片的禁绝,主张尤力。该会的经费,最初倚赖美国总会的供应,当欧战发生时,改名为“中国万国改良总会”,并宣布经济的独立。 "
(二)中华国民拒毒会:成立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八月,设总会于上海,发行拒毒月刊。该会系由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联合基督教青年会及中国医学会等团体共同发起的。该会曾在各地举办演讲,印发拒毒图画。该会的工作,到七七事变发生后,因战乱而告停顿。
(三)中国妇女节制会:成立于一九0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总会设于上海,由“万国节制会分会”,相助成立。初任的会长,为上海长老会的范女士,后由九江美以会的石美玉医师继任,会务很有进展。该会的主旨,亦为反对烟酒、娼妓,并谋求妇女权益者。另一方面,万国节制会仍继续在华工作,一九0九年(宣统元年)北京公理会的美籍女教士富轲慕慈夫人担任干事。到处演讲,组织支会,计成立支会四十七处。该会在华曾创办一“节制女子家事学校”于江湾,八一三事变以后,迁往上海租界,改名为“新女子职业中学”。
(四)道德会: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由上海基督教教士公会及基督教妇女禁酒会等十七个团体,组成一个“风俗改良会”,到一九二0年(民国九年)更名为“道德会”。该会设立有“妇女教养所”,收容沿街拉客的妓女,辅导他们有一谋生的技能,在“妇女教养所”中设立有各种技能训练班。该会并建议政府,逐年减少妓院的数目,每年按照抽签,减少百分之二十,并提倡严格取缔未领执政的私娼。该会发行进德报,并在学校提倡性教育及卫生。
大跃进
Great Leap Forward
以钢为纲 全面跃进
Steel as the key link to the full leap forward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How dare people have little capacity
放卫星
Release satellite
共产风
Communism wind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车迷怕黑狗,而是黑狗怕车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