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症。腹瀉時丟失大量的水、電解質和營養物質,短時間內對小兒最大的威脅就是導致機體脫水。水對人體特別重要,脫水嚴重可以危害生命,長時間腹瀉則會引起小兒營養不良,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所以要儘快治療好孩子的腹瀉。
我介紹的是如何通過食療和保健按摩的方法來治療腹瀉,但若寶寶腹瀉伴有脫水症狀,如小便次數減少,尿的顏色加深,眼眶凹陷,不願意喝水,嘴唇幹,昏昏欲睡,不想活動,應該立即送醫院救治。
嬰幼兒腹瀉,幾乎每位母親都遇到過,記得我兒子剛出生才3天,大便一天8次,呈蛋花湯樣,但兒子精神很好,吃奶正常,大便化驗結果排除了細菌病毒感染,醫生說是我的奶水脂肪過多,引起了孩子消化不良,讓我吃飲食要清淡一些,使孩子的胃腸道有一個慢慢的適應過程,孩子的腹瀉會好轉的。
我在以後的幾天裏飲食儘量做到清淡,可兒子的腹瀉並沒見好轉,醫生準備給寶寶吃藥,我不願讓才出生幾天的孩子就吃藥,那樣孩子的胃腸道不是更承受不了了嗎?我就試著給兒子輕輕的按摩小手、小腳,每天按摩3次。第二天兒子大便6次,大便不再呈蛋花樣了,是稀糊狀;第三天兒子大便4次,接近正常。而我的飲食為了加強營養也不再清淡,兒子大便一直很正常。
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大便次數每日3~4次,為黃色或黃綠色,呈軟稀狀,有些酸味,小兒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也增加,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不算腹瀉。
給小嬰兒按摩手、腳的手法一定要輕柔,就像撫摩花瓣一樣。小手按摩的位置是在手掌內側的小魚際〈小指根部下方)上1/2的區域,這是腸子的反射區,輕輕按壓這一部位,每次30下,每日3次,兩隻小手都要按到,小腳上的腸子反射區在腳心以下、腳跟以上的這一區域,每次也是輕輕按壓30次,每日3次,兩隻小腳都要按到。按摩刺激手、腳上腸子的反射區,能刺激經絡,加快腸子的血液循環,幫助虛弱的腸子去消化吸收食物。
民間還有一個方法是專門治療小嬰兒吃母乳不服引起的腹瀉,做法是這樣的:將母乳擠出,倒入鐵勺內,放在小火上烤,一邊烤一邊攪,直到把母乳烤乾,偏黃色就行了,不能將母乳烤成焦糊狀,然後再將烤乾的母乳碾成粉,在寶寶空腹時用溫水送服,每日3次,吃上幾天寶寶的腹瀉就能止住了。
最近幾年我還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不少小嬰兒反反復復地腹瀉,醫院裏各種方法都治過,就是不見好轉,多數是只要停止母乳餵養,寶寶的腹瀉就好轉,所以這一類的寶寶很可惜,多數都早早停掉了母乳餵養,改人工餵養。我觀察到這一類母親飲食多寒冷,她們的舌苔都是白苔,一是醫生囑咐要吃清淡的,二是這類母親中有不少人是從懷孕開始就在吃蛋白粉。蛋白粉屬性偏涼,長期吃必定會造成母體血液寒涼,嬰幼兒吃了寒涼性質的奶水自然就會拉肚子。遇到這一情況,我從不去治療孩子,只是讓母親的飲食做一些調整,如停掉蛋白粉,停掉各種寒涼性質的水果、蔬菜,如西瓜、甜瓜、獼猴桃、香蕉、甘蔗、苦瓜、荸薺、冬瓜、絲瓜、空心菜、莧菜、藕、慈姑、田螺、螺絲、河蚌、烏魚、綠豆、薏苡仁等,多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對蝦、基圍蝦、海魚、洋蔥、韭菜等。
在這裏特別推薦一道菜,用黃鱔1斤,瘦豬肉半斤,蔥2根,薑一塊,蒜一頭,再放入少量的八角、桂皮、料酒、鹽、醬油、醋、糖一起紅燒。這道菜不但能補血補腎,還能祛除腎寒暖胃腸,每天吃一次,母親堅持吃半個月,孩子的慢性腹瀉自然就會好轉。以後母親每週吃2~3次,不但對寶寶有好處,就連自己也會臉色紅潤,腰酸背痛的情況都會得到緩解。
餵奶的母親要學會觀察自己的舌苔,如自己的舌苔經常都是白白的,那你的寶寶很容易患胃腸方面的疾病。這類母親一定要注意飲食上的調整,多吃溫熱的食物。
嬰幼兒腹瀉,在西醫上分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和非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也稱胃腸功能紊亂;而中醫將嬰幼兒腹瀉分為傷食性腹瀉、風寒性腹瀉、濕熱性腹瀉和脾虛性腹瀉。下期我將針對中醫理論上4種不同性質的腹瀉,告訴大家應該如何通過食療和其他方法分別進行治療。
1.傷食型腹瀉:這種腹瀉多發生在已添加輔食或剛剛添加輔食的寶寶身上,常伴有腹脹、腹疼,腹瀉前哭鬧,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寶寶一旦出現了傷食的症狀,就要減少餵輔食的量及次數,少吃肉類、魚和蝦,以清淡為主。可以取半個蘋果切片,加水,再加少量食鹽,小火煮5~10分鐘後,給寶寶喝蘋果水;或將蘋果洗淨放入碗中隔水蒸軟,食用時去掉外皮,6個月的小嬰兒每次3~4小勺,1~2歲的寶寶一次吃一個蘋果,一日2~3次。腹瀉一旦停止就不要再吃了,同時還可以配合按摩。按摩應在寶寶飯後1小時後進行,先按揉腹部,小嬰兒腹部的肌肉很少,按摩時動作一定要輕柔、緩慢。以肚臍為中心由內向外先按順時針方向按摩50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摩50圈,然後再將手平放在胸口,順著胸口往下輕推至小腹,如此反復輕推10~20次。每天按摩2~3次,前面介紹的按摩手、腳的方法也可以做。
2.風寒型腹瀉:這種因受涼引起腹瀉的孩子,大便稀薄如泡沫,色淡,臭氣少,伴有腸鳴腹痛,或同時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狀。這種類型的腹瀉一是餵奶的母親本人受涼感冒傳染給寶寶,二是寶寶自身受涼引起的拉肚子,所以這時寶寶和母親都要進行治療。
餵奶的母親受涼感冒時最好不要吃感冒藥,實踐證明,用食療和自然療法就能有效治療受涼感冒。餵奶母親的治療方法:
〈1)用艾葉煮水泡腳:在藥店買一些艾葉,取一小把加水在鍋裏煮10~15分鐘,然後用溫熱的艾葉水泡腳,泡腳時儘量用深一些的桶,泡到全身出汗,將寒氣排出,然後再多喝些溫熱的白開水。受寒涼較重的可以一天多泡幾次,直到感覺全身不再發涼、鼻塞、流清水鼻涕就可以了。同時還要注意多休息。
〈2)喝生薑紅糖水:受寒嚴重並伴有咳嗽時再加上幾頭大蒜一起煮水喝,如果汗總是發不出來,可以再加些大蔥一起煮,祛寒發汗。很多人受涼後只喝一次薑糖水,認為只要喝了就沒事了,事實上在受涼感冒初期,薑糖水要一日喝3次,第二天可以一日2次,第三天臨睡前再喝一次,這樣才能鞏固療效,徹底祛除寒氣。
小嬰兒的治療方法:
〈1)給寶寶洗個熱水澡,出出汗,再多餵一些白開水。
〈2)用1~2片薑,半勺紅糖煮水給寶寶喝,如果寶寶不願喝帶辣味的水,也可以只喝紅糖水,因為紅糖也是暖性的。
〈3)用3~4頭大蒜煮水給寶寶喝,大蒜只要煮透了就沒有辣味,也有止瀉的功效。
〈4)很多地方介紹用薑或蒜切成泥敷在寶寶肚臍上能治療寒性腹瀉,家長不妨一試。
〈5〉取清艾條1~2根,點燃後在寶寶的肚臍至小腹的部位,與皮膚相隔1寸的距離,來回燻10分鐘,腹瀉次數多的寶寶可以每天燻3次。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效果好,但家長一定要注意彈掉艾條上的煙灰,不能讓煙灰掉落在寶寶嬌嫩的皮膚上。最好由家人抱著寶寶,並控制寶寶的手腳,使寶寶不能亂動,以防燙著寶寶。
3.濕熱型腹瀉:這種腹瀉大便如水,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黏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因為嬰幼兒的體內有熱又有寒,所以一般醫院裏常規的掛水消炎是有作用的。當症狀一旦有所控制,就要再去掉孩子體內的寒氣。
〈1)可以用紅棗5枚,洗淨後放入鐵鍋內炒,炒至外皮有些發黑,並且紅棗發硬就可以了,再用小橘子皮半個,不能放多,洗淨,放入小鍋裏煮10分鐘,經常當水給寶寶飲用。
〈2〉可以使用治療風寒型腹瀉的食療方法和艾燻的方法。
〈3)同時配合上面介紹的治療嬰幼兒腹瀉的按摩方法。
4.脾虛型腹瀉 :這種腹瀉是時瀉時止,或是有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這類寶寶多伴有先天不足,體質較弱,或早產,或剖腹產,或是母親飲食過於寒涼造成的。
〈1)在「(一)」中介紹的幾種方法都可以使用 。
〈2〉民間經常會把生大米或生糯米放在鐵鍋裏用小火炒至米發深黃,稍稍有一點焦黃,然後用這種焦黃的米煮粥,有助於止瀉,並能促進消化,小嬰兒只喝煮粥時的米湯就可以了,多數效果不錯。
〈3)做山藥糊給寶寶吃。將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放粉碎機裏,再加一些水,把山藥打成糊狀,然後再放入小鍋內熬,一邊熬一邊攪,燒開後即可。在寶寶空腹時餵上小半碗,一日一次,可以起到很好的調補脾胃的功效,同時還具有止瀉、補肺補腎的作用。容易嗓子痛、耳朵痛的孩子不適宜吃山藥。
〈4)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後放入鍋裏,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糊狀,再加少量白糖調味,寶寶空腹時食用,每日1~2次。栗子糊同樣有調補脾胃和止瀉的作用。
〈5)經常給寶寶喝胡蘿蔔、蘋果煮的水,或吃胡蘿蔔、蘋果煮後做成的泥,不但能補充各種維生素,而且也有止瀉的作用。
無論腹瀉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歸根到底都會造成胃腸消化功能紊亂,所以這時應適當地減少食量和餵養次數,以減輕胃腸壓力,以減輕胃腸的壓力,有利於患兒康復。同時,飲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生冷的食物,特別是一些含有長纖維的水果蔬菜:如鳳梨、西瓜、梨、青菜、芹菜、菠菜、竹筍、洋蔥、茭白等,它們均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會加重腹瀉,所以儘量少吃。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腹瀉易造成寶寶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不及時補充,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可能循環衰弱,出現危險。因此,家長應及時給患兒補充水分,可以在白開水或米湯里加微量的鹽及少量的糖,經常餵給寶寶喝。記住一次不能多喝,喝多了反而容易嘔吐,所以一般是每隔10分鐘慢慢地餵1~2勺,這樣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不會造成胃腸不適。
寶寶一旦出現腹瀉伴有脫水的症狀,如小便次數減少,尿的顏色加深,眼眶凹陷,不願喝水,嘴唇幹,昏昏欲睡,不想活動,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三)
嬰幼兒便秘
便秘是經常困擾家長的兒童常見病之一,小兒大便乾燥,排便時費力哭鬧,次數較前明顯減少,有時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為便秘。
如果嬰兒2~3天才排便一次,但能輕輕鬆松的排出一般硬度的糞便,而他本身情緒也很好,父母就不必擔心,這不算是便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飲食不足:小兒進食太少時,經過消化道後腸道餘渣少,大便自然就少,這類便秘則可以通過一些現象看得出來,比方嬰兒的精神很差,白天晚上都哭著要喝奶,體重停滯不前等。還有在夏季,如果小兒飲水太少,也會引起便秘。
2、食物成分不適宜:便秘與食物的成分關係密切,進食成分中如蛋白質過量而碳水化合物不足、粗纖維不足,也會使大便乾燥產生便秘。另外,精米粉、精麵粉較全穀類渣滓過少易於便秘。這一類的便秘,如果嬰兒開始吃輔食了,可以讓他們多攝取馬鈴薯等纖維質較多的蔬菜,4個月以後的嬰兒可以將馬鈴薯蒸熟後刮馬鈴薯泥餵給孩子吃,適合寶寶吃的含纖維質較多的蔬菜有:青菜、白菜、包菜、豌豆苗、南瓜、菠菜、胡蘿蔔、芋頭、四季豆、番茄等。
孩子在一歲半以前這些蔬菜都有剁碎了給孩子吃,因一歲半前的孩子牙齒沒出全,咀嚼能力不行,當孩子的牙齒咬不爛這些蔬菜時,就會直接往下嚥,很容易噎著,噎幾次後,就形成了條件反射,看到蔬菜就不肯再吃了。我遇到很多便秘的孩子,多數都是不願意吃蔬菜的,家長很難將蔬菜給孩子餵下去,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對於不願意吃蔬菜的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將所有的蔬菜都剁碎,讓孩子不至於反感蔬菜,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蔬菜的味道了,再慢慢的改為將蔬菜切的細一些小一些,再慢慢過度到正常。這樣餵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挑食,而且營養全面也不至於肥胖,很多肥胖的孩子很少吃蔬菜。
3、虛症便秘:有些孩子先天不足,腸肌鬆弛,排便沒勁引起便秘,這類孩子大便的特點是大便時秘,排便困難,或大便先乾後稀,有的孩子伴有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有的孩子還伴有貧血、面色萎黃無華、唇舌淡白,晚上睡眠不好,經常哭鬧,睡著後孩子有盜汗。
還有我遇到不少剖腹產出生的嬰兒也會伴有便秘的情況,這與母親遭遇剖腹這樣的大手術有關,剖腹產這麼一個大的開腹手術,術後回到病房,麻藥還沒退去,就要開始給寶寶餵奶了,而且現在是母嬰同室,母親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傷口長好後,回到家中,給寶寶餵奶、照看孩子的責任大多又是母親,所以許多產婦在孩子還沒滿月時,身體就出現了各種不適,如腰酸腿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等症狀,有的還會出現產後抑鬱症,都與產後的身體虛弱,沒能及時恢復有關。剖腹產使得產婦的身體受到重創,造成氣血兩虧,血的品質明顯下降,如不及時補充各方面的營養及注意休息,這時吃母乳的孩子,也會出現氣虛的症狀,如易驚、多汗、胃口不好、便秘、免疫力低易生病等。
其實,大家只要仔細想一想,看看周圍便秘的人,主要是老人、小孩、體弱多病的、以及女性多見,說明體質弱、氣血兩虧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便秘的病人腸子蠕動減少,那是說明腸子的供血少,你沒有給腸子吃飽,它沒勁運動,當氣血充足了,腸子吃飽了,自然就有勁運動了,蠕動增強了,便秘就解決了。所以不論大人、孩子的便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氣血兩虧造成的,也就是目前有那麼多治療便秘的藥,可效果好的卻很少的原因。
遇到這一類常常便秘的孩子,如果正在吃母奶,孩子就好調理了,只有將餵奶的母親氣血補足了,孩子吃了營養豐富、氣血充足的母乳後,很快會變得健康強壯起來,大便時自然就有力氣了。在 「(一)」中我介紹的食療方法都可以食用。
產後氣血兩虧的同時如產婦所吃的飲食過於寒涼,嬰兒就容易腹瀉,如果氣血兩虧的同時如產婦內熱較重、陰虛火旺嬰兒就容易便秘,但產婦又不能吃寒涼的食物,這時最好給嬰兒一是多喝水,二是小嬰兒可以用稀釋的橘子汁加一點糖,讓便秘的嬰兒多喝一些,可以使糞便柔軟,如果孩子已開始吃輔食了,就要多餵一些上面介紹的粗纖維的食物。
4、腸道病變:新生兒出生24~36小時應該有正常胎便,如無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均屬不正常情況,應注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許多腸道病變均可導致便秘或無便,常見的有腸套疊、各種原因的腸梗阻、嵌頓疝等,還有先天性巨結腸是由於結腸神經支配不正常引起的另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幾天甚至1周至一個月無大便,腹部膨脹如鼓,嘔吐,一旦患兒排便則量極多,腹脹也隨之消失,但以後會反復發生,這類患兒大多需手術治療。
5、一些孩子在環境變化了,或生了一場病後,大便會出現乾結。難得的一次便秘家長可以給孩子使用開塞露,幫孩子解決一下,千萬別給孩子吃瀉藥,用開塞露沒有副作用,用時將開塞露的前端剪去,然後用指甲剪上面的銼子將開塞露口的周圍銼的圓滑,再在口的四周塗上潤膚用的膏劑,讓孩子爬在你的腿上,你用左手輕輕的固定住肛門,並微微將肛門撐開,用右手將處理好的開塞露慢慢地塞進孩子的肛門裏3~4公分,然後將開塞露的液體全部慢慢的擠出,拔出後左手要捏緊肛門,最好能讓開塞露多停留幾分鐘,這時再讓孩子大便,這樣孩子就能很順利地解決大便了。
還有一種暫時性便秘的孩子,多數是飲食上的改變,孩子吃了一些上火、內熱大的食物,引起大便乾燥,這類的孩子同時還應伴有小便顏色較黃,孩子的舌質發紅、口渴,這時只有給孩子多喝水、多吃些水果,如香蕉、梨,喝點蜂蜜水、蘿蔔水,孩子內熱消了,大便就正常了。
最後再給大家介紹幾個治療便秘的食療方:
〈1〉在《(一)》中介紹的自做的補品,因補氣補血效果好,治療老人、大人、孩子的便秘都可以,不過2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吃,吃的量只有紅棗那麼大小的量。
(2)黑木耳紅棗粥:一小把黑木耳(大的黑木耳6片),用溫水泡發後洗乾淨,再取20粒紅棗,洗淨去核,將泡發後的黑木耳和去核的紅棗一起放入粉碎機裏,再加一小碗水,打碎成稀糊狀,然後再倒入鍋中,因糊狀的易燒焦,一邊燒一邊用勺子攪和,燒開後就可以關火了,每天下午在孩子空腹時給孩子吃上小半碗,第二天,孩子的大便就可以變軟,再吃一天,孩子的大便就能順利地解出來了,第三天可以再吃一次鞏固一下,多數便秘的小孩吃三天就能解決便秘的問題,以後孩子再出現便秘的情況,同樣按上面的方法做就可以了。
(3)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是說治療寶寶便秘的,非常有效,現抄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我女兒快8個月,全人工餵養的,大便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最頭痛的問題,經常4~5天才一次,還很費勁,金雙歧每天都吃也沒用,從2個月起加了西瓜汁或煮的絲瓜水後,有所改善,2~3天一次。從5個月的時候加的果泥,是蘋果煮胡蘿蔔,(是在網上看的,專門對便秘寶寶的)效果好極了!!!現在每天都拉,而且非常輕鬆,先把胡蘿蔔切成比較厚的片,水剛剛沒過胡蘿蔔片就可以了,煮5~10分鐘後,加蘋果(也切成厚片)再煮5分鐘就可以了,胡蘿蔔和蘋果一起用勺子壓成泥就可以餵了,餵了泥以後再餵果汁,差不多40~50毫升。這樣方法又簡單、又實惠,寶寶順帶又吃了水果,雙贏!!!沒有更好的形容詞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