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今天的中国其实是倒退的——重温黄逸峰事件
作者:王丹 文章来源:RFA 更新时间:9/1/2011 3:53:15 AM
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最近读书的感想。今天的中国,某些方面甚至比1950年代还要倒退。例如黄逸峰事件。1951年12月3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海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存在溷乱现象》的文章,批评校方花大钱盖礼堂铺展浪费。该校校长看到报道后不虚心接受批评,反而追查作者,最后查出是本校学生薛承凤,于是施加压力,逼令他退学。薛投书人民日报告状。人民日报将投诉转交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处理,经过调查要求黄校长做检讨。这位黄逸峰校长是1925年入党的老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就担任过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等;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兼党委书记,这个校长的位子也是兼任。他倚仗自己的革命资历,拒绝检讨,态度傲慢。华东局处理不了,之后上报中央,毛泽东看到材料,批示“压制批评,轻则开出党籍,重则交人民公审。”1953年1月,黄逸峰被开除党籍,并撤销一切行政职务。1月23日的《人民日报》就此发表社论,叫做《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
这样的社论放到今天,想想因为发表文章就被判重刑的刘晓波,刘贤斌,以及关闭令官方不满的网站,禁止采访敏感地区,暴力对待记者等等官方行为,是非常讽刺的,也证明在接纳舆论监督上,今天的中国其实是倒退的。
1950年代的中国领导人,某种程度上讲,在新闻开放方面也远比今天的中共领导人开明。1956年的初夏,刘少奇曾经就新闻工作向新华社发出指示,其中特别强调了讲真话的问题。刘少奇说:“比如说,美国政府首脑人物骂了我们,这样一项新闻,我看可以登...周恩来总理骂了美国,有的国家的资产阶级报纸就刊登出来。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我们骂他们的东西登载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 这样的言论放在今天,是标准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论,中共党政负责人很少有敢于公开发表这种看法的。这表明,尽管经历了五十年,但是没有证据说明,中共的领导人在政治自信方面有进步,相反,还是有所退步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时隔半个世纪之后,根据2009年无国界记者组织的记录,在175个国家的新闻自由排名榜中,中国还是名列倒数第八,还不如卢旺达,索马利亚和越南。
在政治的某些领域,中国比起50年前都是由腿部的,这一点必须强调,是因为我们对于今天的中国,一直注重变化的部分,忽视没有变化的部分,几乎是无视倒退的部分。但是这三个部分是共同存在的,如果只从一个部分看中国,或者离开过去六十年的历史看中国,就不可能全面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