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来西亚国内传来不和谐的声音,马一高官抛出针对华人和南亚裔的“寄生论”在该国引起轩然大波,尽管该国总理已经公开道歉,但该当事人迄今拒绝道歉。
在8日的记者会上,当事人巫统升旗山区部主席艾赫麦德·伊斯迈尔称,为了马来人和回教徒的尊严及威信,绝对不会针对华人寄居论向华人道歉。伊斯迈尔称,马来西亚的多数民族已经对少数民族,特别是华人政治家失去了容忍。他说:“我敦促华人不要变成美国的犹太人。他们不仅想要控制经济,还想要主导政治。”他说:“这是来自马来族的警告。马来族的忍耐是有限的。不要把我们逼到墙边,因为我们将被迫反击,并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而推挤华人。”
一个国家的高官公然侮辱国内其他民族、挑拨民族关系,在别的国家简直不可想象,但马来西亚却出现了,可见这个国家某些人嚣张之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民族关系的紧张。这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民族和宗教上进行解释。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北部,一般分为马来亚、沙捞越、沙巴三部分,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
传统上主要分有三大族群,即马来和土著、华人、南亚裔(主要为南印人),2006年该国人口估算为266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8%,总和生育率为3.05(2005)。按此估算现在马来西亚的人口肯定超过2700万了。2004年三大组群比例为61.5%(其中马来为50.4%) ,23.7%和7.1%,其他民族已经占到7.8%。而在2000年的时候(全国人口2327万),华人的比重还是24.5%,印度人为7.3%。1990年全国人口为1790万。80年代末当时的华人占28%,印度人9%,主体民族约为55%,而1980年的时候该国人口为1344万,华人总数为414.5万,占全国人口的30.8%左右。1970年全国人口为1039万,华人应该占三分之一左右,印度人口应该占总人口的10%强。1950年,该国目前范围内的人口约为643万。1957年相应的数字为773万。网上有资料说1957年华人占马国(注意是西马)人口的40%,对于这个我并不敢完全认同,因为印度人当时也占了不小比重。而以前我查过一个资料,在1938年马来亚(注意是马来亚,不是马来西亚,即只是今天的西马)人口统计中,华人和马来人的比重几乎是一样多(都是200多万),印度人约有70万。估算下来华人和马来人各占总人口的40%左右。很多人怀疑这个数据是不是包括了新加坡的人口,可以告诉大家没有,因为当时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而且当时新加坡是所谓海峡直辖地,并不属于马来亚。
我们知道马来西亚主体的马来亚是正式1957年独立的,1963年沙巴、沙捞越等加入,1965年新加坡被迫独立(请注意,不是新加坡自己想独立,而是被赶出来的!)1969年发生了著名的5.13事件。其实事件很简单,就是华人政党在大选中获胜,但是马来人拒绝接受,最后华人做出让步,把执政权交给了马来人种族骚乱才告平息。但是很快,就出台了所谓新经济政策,公然把马来人和土著(沙巴和沙捞越)特权写进宪法,并限制华人的经济力量,以种族和谐的民意对华人和南亚人的财产进行二次分配。
我们单独看一下马来西亚华人的情况,前面已经谈到1938年的时候华人同马来人一样多,都有200多万,1980年为414万,1990年约500万,2000年为570万,目前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630万(近些年的“迅猛”增长可能同华人新移民有关,这个待考证)为什么后来马来人能够成为主体民族,而华人从一个占总人口40%以上的族群变成占总人口不到25%的少数民族,被人指责寄生者呢?
首先,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穆斯林的生育率比较高。在70年代以前,华人和马来人基本都还没有实现生育转变,但华人比重还是下降了。而70年代以后的情形就不用说了。具体的数据我没有,但从华人和南亚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降低可以看出来,如果只是华人单独下降还可以解释为华人自己不多生,但其他非穆斯林也跟着降下来就很能说明穆斯林生得多了!
另一个原因是马来西亚千方百计使用各种办法提高马来人在人口中的比重。我们知道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盛行内婚制,马来人嫁给非穆斯林简直比登天还难(除非对方改信回教),而马来人娶其他民族则统一算入马来人,时间一长,马来人的人口扩张就悄悄实现了,这种扩张不是简单的自己繁殖,而是侵蚀其他民族的地盘,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人口,另一方面削弱了对手。南亚人虽然以南印泰米尔人为主,而他们主要信仰印度教,但是应该也有为数不少的信仰回教的人,所以印度人被同化比华人还容易些。幸亏华人和印度人的文明较高,否则同化的速度会更快!
马来西亚的另一办法就是吸引外国移民。马国从2000年2327万增长到现在的2700万以上,靠人口的自然繁殖是不可能实现的。主要是吸收印尼、菲律宾南部,应该也包括泰国南部(就是以前一直相安无事,近些年成为暴力之乡,公然把佛教徒头颅挂出来游行,当地人纷纷逃离的地方),因为印尼和菲律宾南部都是回教的天下,取得马来西亚国籍比较容易。所以,很多人说印度裔很快就要失去第三大族群的地位,沦为第四族群。
马来西亚的另一手法就是把土著人拉入统治集团,扩大自己的权力基础,从理论上讲,马来亚、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是很有利的(所以不断有新马合并论出现),而东马其他跟西马没有很多共同点,倒是跟文莱很相似。60年代初,新加坡还没有脱离马来西亚的时候,可以肯定当时华人占全国人口的优势,至少对马来人是优势的,加上印度人这个跟华人有相同境遇的民族,以及华人掌握的经济,更是对马来人形成压倒性优势。这大概也是马来人为什么要把新加坡赶出马来西亚的一个原因吧!(具体的原因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不过新加坡的确是被迫独立的)
马来人特权
马来西亚宪法中,有多项条文规定马来人特权,阐明马来人以及沙巴和沙捞越土著的特殊地位必须获得保障。所谓的特权包括∶公共服务、奖学金或学金,以及联邦政府提供的教育或训练特权,必须为马来人及土著保留合理的配额;任何准证或商业执照,必须保留一定的份额给马来人及土著;保留合理的学额给马来人及土著,以进入马来西亚的大学或教育机构深造;伊斯兰教为国教;管制或限制向伊斯兰教徒宣扬其他任何宗教教义或信仰;继续保留独立前已存在的马来保留地,这些地只分发给马来人或原住民;国家语文必须为马来文,等等。
1970年,政府为提高马来人的经济地位,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其中提及对马来人和土著的优惠政策包括:土著在经济领域占有30%的股权;在各方面继续扶持土著,以缩小土著与非土著之间的经济鸿沟;大专学府的招生额为土著55%,非土著45%;挂牌公司必须将30%的股权售予土著;通过私营化计划,让土著商家获取更多的经商与管理机会;鼓励土著与非土著进行联营计划,从而达到经济重组的目标;政府保送土著学生出国深造,栽培更多的土著专业人才,等等。
新经济政策为期20年,一些优惠政策发挥了作用,提升了马来人和土著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1990年期满后,马来西亚政府又提出新发展政策,马哈蒂尔总理多次指出,马来人不应该永远寻求保护,以致无法自力更生,妨碍国家的竞争力和健全发展。但一些马来人还是认为,“马来人至今仍需享有优惠和扶助,因为与其他垄断某个领域的种族比起来,马来人的力量仍很弱”。
马来西亚华裔人口下降 侨领吁响应号召多生育
中新网11月9日电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广肇联合总会会长何世琩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华裔人口约有600万人,比去年下降了1%。
何世琩透露,去年马来西亚华裔比率是24%,今年则下降至23%。若华裔人口持续滑落,估计到了2100年,将下降至8%。
他强调,由总会推出的“3+1婴儿信托基金”,就是为了鼓励会员多生育,以响应马来西亚前首相提出的要到达7000万人口的目标。
他说,“所有的华团都有责任响应此计划,否则以后的乡团由谁来接班呢?”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除了中国和新加坡之外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但华人人口衰退的形势是很明显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马全国人口的激增。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0年的时候,就达到了人均国民收入3400美元,购买力平价约为8300美元(当年泰国分别为2000美元和6300美元,中国为840美元和3920美元),但泰国人口增长远远比不上马来西亚(更不用说中国了),6000万的泰国人口增量与2000万的马来西亚竟然是一样的。强调一点,这里只是想说明马的人口出生率跟他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相称的。
坦率地说,华人人口的增长并不慢。从2001年至2004年,华裔的生育率维持在2.3左右。然而在同年度里,马来人土著的生育率却是维持在3.5左右。印度裔与华人相似,但比中国高。可见差别没有我们想象的大。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在华人世界里的高出生率很可能是被逼出来的,道理跟在鳗鱼里放几条鲶鱼以保持其活力相似,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马华的人口出生率可能更低。
而马来西亚在海外华人中,在该国算比较有地位的,理论上一直是执政党的成员,虽然有马来人的公然特权,但部分源于华人的实力、部分源于原英国殖民当局留下的良好的制度、部分源于马族领袖的胸怀,华人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可以想象其他国家的华人的日子过得咋样了。
现代社会是一人一票的民主社会,不管生出来的人是否能够对社会做多大贡献。当年华人明明赢得大选却把执政主导权给了马来人就是因为后者在总人口中占了多数。而马国华人地位不断下降,马来人越来越嚣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华人比重越来越小,虽然华人的经济实力并没有明显衰退马来人的经济实力没有明显增长。人口比重与政治经济地位虽然这两者间没有线性关系但还是成正相关的。
既然说到马来西亚就多说两句。马来西亚被称为最接近发达国家的伊斯兰国家。海湾国家虽然经济发达收入高,但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不能够为主流国际社会接受(说起来就是美国和欧洲拉),但马国不同,马有比较健全的民主,虽然民族关系紧张,但没有到分裂的地步,最重要的是,持马来西亚发达国家论的人可能看重的是马的世俗化,尽管我们可以看到马国越来越伊斯兰化。马国现在越来越向正统伊斯兰教靠拢,妇女头巾越来越多,伊斯兰法也越来越盛行。
不过,不客气地说,马莱西亚有今天,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所谓“寄居者”的华人(以及南亚人),马前总理马哈蒂尔经常说马来人不争气,太懒惰,甚至威胁要取消他们的特权以使他们进取。但这引起了马来人的不满。马来人似乎从不反思自己为什么竞争不过华人,只知道一味向政府要特权和保护,一旦政府不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很难说这些特权是合理的吧?!)就支持激进势力,使得马国激进势力大大得势(这一点在马来亚北部和东部表现很突出),政府有时候也不得不激进一下以符合主流民意。由此不难看出谁是创造财富的人,谁是真正的寄生虫呢?!不知道这样一群没有生产力的人在华人越来越成为少数的国家里怎么能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发达国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