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在〈我們因何變成國民?〉中提到,在前現代社會,大部分人不會覺得自己是國民,國家興亡只是統治者的權力與責任。可是,進入現代之後,因為面對西方社會的國民國家的標準,政治精英唯有令人民變成國民,好讓他們為着他們心目中的目標(令中國政府被西方社會承認為合法的主權國)而送死。
在前現代社會,國家大事與大部分人無關,一般人沒有任何「權力」去參與公事,自然沒有相隨的「責任」──既然事情不是我決定的,那麼後果當然不是我負責了。老百姓雖然只有聽天由命的份兒,但就算國破人亡,頂多只是統治者的責任而已。大家只會關心自己私人利益與錢財,是因為國家興亡只是當權者的責任。沒有話事權的匹夫,當然沒道理要負政治責任的。
可是,按照西方現代社會體制的標準,國民乃國家的政治主體,因此政府的主權是在人民手上。愛國不是問題,而且人民有義務遵守政府命令的理由,是因為人民才是政府主權的基礎,公民有權力自己決定事情,因此他們在必要時候可以為國捐軀,捍衛自己與國家的共同利益。民主主義,就是承認人們不是完美的,任何權力者並非全能。因此,唯有透過大家的意見與力量,「為大家都關心的事情、一起理性討論、一起決定、一起負責」,這就是民主主義。
民主與愛國是一體兩面的西方制度
民主與愛國,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因為不賦予人民公民權,公民與國家自然不是一種命運共同體,而個人是很難意識到公共事情是每人都要負責的,結果是大家自己各家自掃門前雪,社會重大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
好笑(可悲?)的是,當這些永遠落後西方,卻不斷想得到西方承認自己是現代社會的專制政府,一方面用西方的全球化標準說明自己國家很有個性,但另外一方面為了自身的統治方便,扼殺人民的權力與民主訴求。這叫「又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是永遠不能達到的目標,講到底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政治打算。
只談愛國不談世界價值
不能得到西方社會認同
沒錯過去中國150年一直輸,問題只是能不能從失敗的經驗汲取教訓,好好地分析別人制度背後的精神是什麼,而不是老是趕一些落伍的時髦,就能得到別人景仰。這種「人家美國也是這樣唱國歌啊」的所謂全球化/國民教育,都是跟當年洋務運動買些巨艦大炮或者自由行買LV手袋一樣,既不能培養真正的愛國情操,也不會受到國際社會認同與景仰的。巨艦大炮背後的是科學精神、LV手袋消費背後的是對自由個人的嚮往,愛國背後的呢?是民主與人權。要嘛就別在意別人眼光,不然就要知道別人制度運作的全盤精神。明白別人社會制度的成功,是要開放的心靈、想像力與用腦袋思考的。
我們之所以變成共和主義下的國民,其實從來都是西洋全球化下的遊戲,但我們選擇地忘記了民主主義的這段共和歷史。只記得愛國,誤以為國家傳統只是自家文化,失憶到最後,以為西方拿普及價值打壓自己,其實等同患上被害妄想症。而且,只要求人們聽話,一味要你愛國與承受獨裁者的行為負責,卻不給予民主與公民權利,是不可能會有人真心實意地愛國,而最終只是一潭「以愛國之名,行私利之實」的渾水。
http://news.sina.com.hk/news/8/1/1/2376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