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陆报道
http://news.sina.com.cn/o/2011-07-10/050522787107.shtml
山东长岛鱼类莫名死亡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楚天金报讯 综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渤海溢油事件发生后,作为山东烟台长岛县北部最大的生态渔业养殖岛大钦岛,最近陆续出现鱼类莫名死亡,养殖户质疑与中海油漏油有关。同时,长岛县沿海水域及海滩发现多处原油漂浮点。据当地渔民称,近日在长岛已出现贝类非正常死亡及有人钓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鱼等事件。
昨天,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称,7月6日有关部门在山东长岛砣矶岛山西海岸、大黑山岛海域采集油样,经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检测,大黑山岛所采样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矶岛所采油样经判定为燃料油,初步判定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此外,在长岛大钦岛采集的死亡鱼类样品和水样,经检测,石油烃含量均不超标,鱼类死亡原因不明。
山东长岛油污检测表明与蓬莱油田溢油无关_新闻_腾讯网
http://news.qq.com/a/20110710/000166.htm
本报讯 距离蓬莱19-3海上钻井平台约40海里的长岛县,沿海水域及海滩发现多处原油漂浮点。据当地渔民称,近日在长岛已出现贝类非正常死亡及有人钓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鱼等事件。目前,长岛县海洋局已对海滩遗留原油取样分析。
长岛县渔政科的一位官员说,从2006年开始,长岛县就频繁受到漏油的困扰。油污引来大量渔民投诉,为此他们年年打报告,上级单位也屡次来调查,可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主要无法确定是钻井平台漏油,还是过往油轮漏油或是海底自己渗油。” 近日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渤海溢油监测,初步判定山东长岛发现油污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国家海洋局表示,7月6日,在长岛砣矶岛山西海岸、大黑山岛海域采集油样,经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黑山岛所采样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矶岛所采油样为燃料油,初步判定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7月9日,经北海监测中心分析鉴定,采自长岛九丈崖、大钦岛西海岸的两个样品为燃料油,与蓬莱 19-3油田溢油无关。
此外,在长岛大钦岛采集的死亡鱼类样品和水样,经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钦岛死鱼样品和水样的石油烃含量均不超标,鱼类死亡原因不明。
据新华社、《新京报》
长岛油污与油田溢油无关 地方官员斥报道失实|山东新闻|半岛网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 ... 10712_1439092.shtml
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消息,长岛油污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无关。此前有报道称长岛县出现贝类非正常死亡,以及有人钓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鱼等事件,对此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和长岛县官员在接受齐鲁网记者的采访中均指责某些媒体报道失实,并称目前长岛并未遭遇溢油污染。
记者实地调查 未发现长岛海域油污
11日14时,记者从蓬莱市乘船前往长岛县,沿途海域未见油花漂浮。
长岛县距离蓬莱19-3海上钻井平台约40海里,记者和一些出海作业的渔民攀谈得知,他们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遭遇油污。
"哪有油污啊?你围着长岛转转看看,哪里有的话你告诉我。"靠海生活的渔民林大叔说,那个溢油的钻井平台位于长岛西偏北的方向,现在是夏季,刮南风,风小,即便是有油污也不会飘向长岛的方向,除非现在是冬季,西北风猛烈,飘在海面上的油污才会被吹到长岛海域来。
同样有着近20年出海经验的渔民孙大哥告诉记者:"我天天出海,连油污的影子都没见到。"他之前从报纸上也看到关于溢油事故的报道,但是距离事发海域如此之近,他却并没有亲眼见到过油污。
"如果海面上有油,我这网下海肯定就会沾上油,那我还怎么打渔啊。"孙大哥直言某些新闻报道纯是瞎胡闹,自己天天出海都看不见的油污,怎么就那么巧让来长岛没几天的记者见到了呢,对此孙大哥很是疑惑。
扇贝死亡可能与气候和水温变化有关
不过疑惑归疑惑,和孙大哥一样出海作业的不少渔民还是很担心。毕竟油田溢油会造成环境的恶化,甚至有部分当地渔民将贝类的正常死亡减产和溢油事故联系在一起。
付大叔养殖扇贝已经十余年来,他说不排除有的养殖户养殖方法有误,造成贝类死亡的情况,像他这样有养殖经验的渔民,每年都会遇到贝类的正常死亡减产,这个数量一般不超过养殖总数量的两成。但是今年的情况较之往年的却有些差别,据他猜测很可能是气候的变化,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海水温度的变化。"海水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贝类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
付大叔说,贝类的正常死亡有很多因素,除了气候还有生长环境的突变,比如说淤泥的翻腾就会呛死不少的贝类。贝类是悬浮在海水中生长的,海面的漂浮物和海底的溢油并不会直接对贝类产生影响。
不过现在正值禁渔期,是鱼类生长繁殖的重要时期,估计溢油事故对鱼类的影响会比较大。
渔民小唐告诉记者,在他出海作业的区域,偶尔也能看到海面上漂浮的油膜,但是绝对没有见到过像沥青一样的黑色原油,由于长岛县处于渤海和黄海的交汇地带,不排除是过往油轮漏油或是海底渗油的可能。
油污与溢油无关 鱼类死亡检验结果即将公布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消息,7月6日,在山东长岛砣矶岛山西海岸、大黑山岛海域采集油样,经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黑山岛所采样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矶岛所采油样经判定为燃料油,初步判定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7月9日,经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分析鉴定,采自长岛九丈崖、大钦岛西海岸的两个样品为燃料油,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此外,在长岛大钦岛采集的死亡鱼类样品和水样,经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钦岛死鱼样品和水样的石油烃含量均不超标,鱼类死亡原因不明。
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的海水中石油类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没有出现超标情况,但是鱼类死亡的情况较之往年略有偏高。为了进一步调查鱼类死亡原因,农业部下属黄海水产研究所抽取了死亡鱼类的样本,这是农业部具有甲级资质的鉴定机构,权威的检验结果最快将在今晚公布。
对此我们将继续关注,在第一时间报道检验结果。
不实报道引发海洋监管部门官员指责
有媒体报道称"我在这里游泳,一上岸发现自己变成黑人了。"文章引用一名在长岛月亮湾海滩游泳者的话。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环境保护科的孙召波科长就此情况说到,下海游泳上岸后成了"黑人",这明显是违背常识的,试问如果海面有明显油污,有谁会下海去游泳呢?
一些不实的新闻报道在网上流传,让像孙科长一样的海洋监管部门官员忧心忡忡,"在事故原因没有完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妄加猜测,这样的不实报道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样,记者在长岛调查采访的过程中,长岛县委宣传部的石其鹏副部长对于不实报道的回答很干脆,他痛斥某些媒体的失实性报道:"对长岛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大。"
石其鹏副部长强调,长岛县政府保留追究相关不实报道责任的权利。(记者 陆明)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7-17 17:1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