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大国里富二代与穷二代的战争(节选)
作者:暗黑山老妖*
宋代人甚至还可以上网玩论坛——你还别不信。
那年代的网吧在外观上跟今天有所不同,没有前台,没有空调,没有包厢座椅,当然了,连电脑也没有。
当时上网的流程是这样的:先去门口网/管那里交钱领个竹片,然后看着竹片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置,脱了裤子一蹲——你猜对了,宋代的网吧就是公共厕所。
某年某月某日,某个古人蹲着解决了生理上的不快,顺手拿炭笔在隔板上写点东西发/泄一下心理上的不快;后来的人看见写得好的就点评几句,看见不好的就骂两句,看见不可思议的就出去传播两句——北宋的网络和论坛就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直到今天还在用上厕所的“上”来描述链接因特网的行为,就是为了表示不忘老祖/宗发明网络的丰功伟绩。
关于网络,古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上面的管理和引导。
公厕BBS在北宋问世不久,就有人向衙门反映,说上面经常有色/情反/动内容。
大宋的领/导本着对子民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想了很多办法来管理。
开始的时候,朝/廷指派一些人拿着大毛刷去公厕巡查,看见隔板上有犯忌的内容就刷掉。
这些人/大概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板主。
板主们的工作强度很大,由五天一刷增/加到三天一刷,最后每天都不得不守在屎坑旁边,但对不良信息依然删一漏万。
于是朝/廷又培养了一些厕评员,到各个公厕去写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言/论,比如说“今儿个老汉没便秘,全靠朝/廷亚/克/西”什么的,试图把论坛的风气引导到正路上来。
然而厕评员的发言却只能让BBS的氛围更加暴/力——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到一分钟就被人识破,然后骂个狗血喷头。
再后来,有人终于想出了占领公厕论坛的杀手锏:实行入厕实名制。
这个主意不可以说不好,但朝/廷却一直没有下决心实行。
原因很简单,朝/廷怕真把老百/姓逼急了,从此不在厕所里写小字,转而到某工地去写大字——比如“莫道石/人一只眼”什么的。
总之,大宋朝/廷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和心血,却始终没有占领公厕这个新时代的信息阵地。
在很多人看来,这其实不是件坏事,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大宋百/姓对公厕的依赖性如此之强,还得归功于礼部的工作搞得好,把其他渠道的消息管理得相当正面,正面到除了去公厕看小道消息就没法了解实情的程度。
多年以来,老百/姓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早上打开京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后钻到公厕,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连各级朝臣和公/务员也时常去蹲一下,了解一些同/僚对手的真/实动态。
这里需要对宋王朝的朝/廷架构做些说明。
当时的尚书省是名义上的行政机/构,分为六个部门:
其中有负责修路搭桥然后再把它们拆掉的工部;
有负责解释法律对什么品级的人不适用的刑部
有负责提拔一批贪/官然后再把他们换成另一批贪/官的吏部;
有负责每年铸币上万亿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户部;
当然,还有负责维护稳定的兵部,
以及宣布以上现象均不存在的礼部。
在六部的共同努力下,北宋终于在灭/亡前20年宣布进入了盛世。
由此可见,北宋的六部里面属着礼部最忙。
偏偏富安第一个敲的就是礼部的门。
当时给事中(办事员)们个个焦头烂额,忙着写稿子。
什么“去年共铸钱四万亿文,通货膨/胀对百/姓生活影响不大”啊,“各路(省)大旱并非黄河大堤导致”啊,“去年共处分贪/赃官/员上万名,仅占朝/廷命官之百分之一点五,证明反/腐无用论毫无根据”啊,“吏部侍郎反驳我/国官/员过多论”,等等等等。
就连领/导都没闲着,60多个侍郎(二把手)正群策群力写一篇重量级社评,“大宋岁赐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
文中着重强调,大宋在崛起之后的今日,仍然坚持赐给周边国/家的岁币,证明了大宋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原帖: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1820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