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news.sina.com/gb/new ... 12/14212518440.html
【咫尺地球】笔者早前访问了美国右翼领袖、前副国家安全顾问艾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从新保守主义观点,谈论茉莉花革命及向中东“输出民主”。承接上周刊出《访问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一文,以下为访谈下半部分:
□沈旭晖
■艾布拉姆斯
□作为小布殊年代负责中东政策的官员,你认为小布殊和奥巴马的具体方针有什么不同
■我想二人不同之处在于布殊 重人民的权利,对推广理念较有承诺;奥巴马则 重国家与政权,为典型现实主义者。奥巴马上台时,他视叙利亚、伊朗等敌对国家为与美国没有威胁的国家,更伸出友谊之手,希望与两国发展关系,因此叙利亚事变至今,他的用词都很谨慎,与谴责卡扎菲形成强烈对比。但奥巴马却忽略了当地人民的感受,其实我深信伊朗、叙利亚的政权总有一天会结束。
政要层面小布殊比奥巴马受欢迎
□你承认你当时的工作是要促进中东的政权更迭吗
■在小布殊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从未包括推动政权更替,只是推动民主及人权价值。前国务卿赖斯2005年在开罗的演讲,反映美国在改善及尊重人权方面早就向埃及施压,但并非要埃及出现政权更替。
□为何推广民主并非奥巴马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
■新任政府永远都觉得前任施政大错特错,需要改辕易辙,他们可能认为民主、自由等议题,是小布殊的一个错误决定,这从他们初期对伊朗的态度可以看出。
□假如小布殊仍是总统,你还在政府工作,面对茉莉花革命,美国的处理手法会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会对叙利亚强硬一点,对突尼斯亦会较早有回应。奥巴马对突尼斯、埃及变天的回应都很慢,突尼斯2009年大选后就出现示威浪潮,但奥巴马很沉默,主要是要看清楚现实主义的利益才判断形势。
□你们对巴林、沙特等王室的态度又如何
■我认为美国是有能力在危机刚发生时,通过谈判,让两国王室妥协,对民众作出一定让步,但奥巴马政府因为与这些王室没有深交,白白错失良机。你知道,友好关系是需要时间建立的,特别在中东,巴林国王曾见小布殊数次,却从未见过奥巴马,至于沙特国王与奥巴马的关系就更疏远,据我所知,两国政府的关系现时是欠佳的。但小布殊懂得与他们相处。民调常显示奥巴马受外地民众欢迎,但在国家领袖层面上,其实刚好相反,尤其在中东。假如小布殊还在执政,我想起码巴林的流血冲突可以避免。
□至于对利比亚,小布殊治下的美国会否更强硬
■我想可能性会很大,小布殊会比较强硬,并会主动使用美军的空中力量。奥巴马担心利比亚实质行动的成效,多于推动民主。我为官35年来,以往只听过美国指摘英法等欧洲国家对北约支援不够,今次竟反过来是英国的卡梅伦和法国的萨尔科齐指摘美国对北约支援不够,令我十分惊讶。我也不相信我们的民众喜欢这样的信息。
□你当年设计中东民主化计划,现在当地出现茉莉花革命,你是否以此为荣
■我觉得小布殊政府在这方面是有贡献的,我们成功让我们的理念传播到当地。你知道,我们不是只 重国家利益。
新保守主义“像丧尸”有潜力翻生
□我与一些布鲁金斯智库的同僚交谈时,他们大多说伊拉克战争后,新保守主义已失去影响力,甚至已死。你对此有何看法
■那的确是一个很流行的观点。新保守主义一度是式微了,但我认为现正起死回生。哈哈,我们就像丧尸,死了也会活转过来的!(笑)
□新保守主义有接班人吗
■2008年,共和党总统参选人麦凯恩的外交政纲,其实也是新保守主义外交。前瞻2012年大选,谁是现实主义挂帅 目前奥巴马政府的现实主义者,像副总统拜登,都是老将,根本没年青一辈。共和党却有罗姆尼、佩林、众议院议长博纳、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坎托等人,都是新保守主义者,只有密西西比州长鲍伯比较接近现实主义,可见新保守主义绝对有潜力传承。
□你认为新保守主义会因“中东波”在下次选举得利吗 还是选民在伊拉克战争后,不再希望理会世界事情
■短期内,民众会因伊拉克战争的操作问题有所反弹,但我想中东波整体上是会对新保守主义的强心针。虽然绝大多数选民连巴林在哪 也不知,但我相信国民始终希望美国继续担任全球领导者的角色。当年卡特败于列根,就是基于同样理由,因为游离选民,尤其美国中产白人,非常反对美国让出领导者的地位。当2012选情接近,而经济没起色,共和党就可以通过美国在北约行动的软弱,批评奥巴马的弱势外交、联合国的无能,以赢取选票。
沈旭晖
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人
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副教授 及对外关系统筹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