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务员考试不断刷新纪录:2007年约111万人通过网报,录取比例是42:1,2008年报考人数增长20%,录取比高达60:1,而今年则有超过146万人报名,招录比将达93:1!
这样的公考不能简单用一个“热”字来形容了,我称之为“公考烈”,竞争激烈、酷烈、惨烈。它的残酷竞争使同样残酷的高考、司法考试显得小巫见大巫。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没有发现哪一个国家出现过像中国这样的“公考烈”。
学者和静钧撰文将中国的“公考烈”与日本的“公考冷”进行了对比,那真是水火两重天。日本在经济低迷、就业不乐观的2009年,报考I类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只有2.2万人,远不及经济危机前2005年的3.1万人,和先生称之为“公考冷”。
将日本的公考冷与中国的公考烈的原因作一分析是有意义的。
和先生将日本“公考冷”归于两大原因:一是日本一直致力于把“公务员”向“事务公务员”转型,避免官僚权力化。新政府上台后,宣称要打破明治时代以来100多年的“官僚政治”,实行由“政治家主导”的政治,日本的“官僚”指的是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那些对政策制定能够发挥重大影响的高级公务员,而“政治家”主要指直接由国民选出的议员。二是日本真正做到了公务员的待遇没有“超国民化”,其待遇与民营企业职工差不多。和静钧:《日本为何出现“公考冷”》《新京报》2009年12月3日。说白了就是,公务员的去特权化。
如果顺着日本的“冷原因”思考下去,中国的“烈原因”恰恰是日本“冷原因”的反面,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干部的考试化和政治家阶层的缺失。此前的中国干部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大学毕业生,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自然成为国家干部;二是基层工人“转干”;三是在部队“被提干”,而后复员到地方,通常会保留干部身份。这三者是“起跑线”,不具备三者中的一者,除非有大人物相中,否则永远不可能成为干部。即使你干了“干部”的活,你也只能拿工人的钱:通常是打个八折,还不包括退休、医疗等方面受到的歧视。“例外”成功的例子不多,最有名气的是农民陈永贵,他突然由农民做了国务院副总理,那是钦定的。取得干部资格的人,就成为西方意义上的公务员或者政治家(议员之类),或者在民国时期称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事务类公务员。只有具备了这个身份,你才可能被组织部相中,才可能步步高升成龙成凤。但是随着大学教育规模的扩大,这一方法变得不可行了:干部队伍容纳不了那么多大学生。于是大学生得“自谋职业”,干部与他的必然关系被切断,而代之以公务员考试制度。这个制度其实是对大学生队伍作第二次筛选。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及全民文化水准的提高,从工人中提拔干部的做法也被逐步淘汰。与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有经过选举而产生的政治家,这一个阶层严格说来在中国并不存在,因为中国的代表大会人员主要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由“选拔”而产生的;而且在目前的体制下,被选拔成为代表、委员的前提就是国家干部(个别的农民工代表不具有统计意义)。因此,通过公务员考试在中国是取得公职的必要条件。
第二,公职人员待遇的“超国民化”现象的恶化。干部特权不是今天才产生的,但是,干部特权任何时候也没有现在那样大。公职人员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工作人员,这只是小头。种种的奖励、分配远远大于工资,且不说在退休和医疗方面的明目张胆的特权。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长期以来各地公职人员相当一部分有内部建房分配的习惯,他们通过权力低价获取土地,而后自己建房分配。有时他们的一次“分配“,就取得了普通工人一辈子努力都无法得到的超大面积的住房。我的一位高中同学的女婿,在某部门工作,是“中层”,前几年房价正在上升的时候分到了一套250平米的房子,价格是当时市场价的一半。按现在的房价算,这笔财产远远超出250万!一个民工不吃不喝要干250年!
第三,公职人员的风险成本低。公职人员只要守法,通常是铁饭碗,而在私企,被炒始终是把达摩克利斯剑。做生意、做老板,市场风险也很大。正在这个原因,大部分国家都是公务员工资低于非公务员工资。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概而言之,一是中国的公务员是外在于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它不受市场规则的约束。单个公务员的待遇不是它干了多少,而是身份;整体公务员应得不是取决于他提供了多少服务,而是权力的任意行为;第二就与政治相关了。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因为法治国家的公务员待遇是受到社会调节的,公务员的待遇要受到非公务员的议员的制约,而议员背后站的是民众——你不为民众说话,你就得丢饭碗——下次别想再当选。而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人民代表与其他官员享受同样的待遇,他们也是终身的(指干部身份)。因此,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公务员自己给自己加工资。如果再要问,是什么使得中国政府有那么大的支付能力?这就与公有制相关了,中国政府是“有产政府”——自己是财产的主人,不但税率自己说了算,而且自己办厂,自己拥有绝大部分资源。西方政府是“无产政府”,他们收税要经纳税人同意,他们有遵守财产权的义务,这就使他们很穷,自己想发财也不行,即使社会同意他自己给自己加工资,他也无钱发放。
俗话说,欲壑难填,当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放在人面前的时候,有几个人能“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