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都是核武大国,以后打不起大规模战争? 这不是现实
1974年5月11日早上3时45分,印度的核科学家向当时的总理英迪拉·甘地汇报说,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代号为“佛祖微笑”的核试验。为了让佛祖保佑,他们选择了在佛祖显灵的这一天来实施这次标志着印度正式起动核工程的试验。从这一天起, 印度正式开始跨入核门栏,
到1987年印度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核武国家, 但是, 这时的 印度有没有认为"中印都是有核武的大国,以后打不起大规模战争?"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987年的印度拉·干地政府, 自恃有核武力撑腰, 又开始向中国推行"前进政策", 不过, 那时的中国赵紫阳政府还在邓小平的掌控之下, 邓忍无可忍, 命令赵出兵, 最终于1987年3月爆发了中印桑多洛河谷战斗, 中方随即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 今天, 情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之不过邓小平不在了, 这才是现实.
22年前, 中印边界爆发桑多洛河谷战斗之后, 中方随即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哀缔美敦书ultimatum): 印军必须在若干小时内撤回,否则必遭严惩, 这就是大规模冲突的信号, 在最后一刻,印军后撤, 导火索熄灭, 这是因为中方真敢打大仗, 中方的统帅真敢打, 中方马上就要在哀缔美敦书之后出兵,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 虽然中印都是核武大国,然而两国之间仍然可能打起大规模战争, 这是因为中印都敢打, 而并非"中印双方都不敢打", 特别是印度方面是挑起新冲突的一方,
现在, 印度仍然在对中国推行"前进政策", 不断蚕食中方领土, 印度仍然是挑起新冲突的一方, 然而, 物换星移, 今非昔比,中方的领导人已不是打下疆山的邓小平, 而是没打过仗, 没见过血的文人, 作为中方的最高统帅, 从江泽民到胡锦涛,都没有打过仗, 怕字当头, 不敢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别说哀缔美敦书了, 就连边界谈判, 都是未谈先言"让",
但是, 印度这头军国主义动物就吃定软弱者了,印度认为,今天的中方统帅容易受惊吓, 吓一吓就会"让", 印度调集10万大军云集藏南,果然,8月7日,8日中方的谈判主旋律是"让",.
现在的中印双方的现实是, 印方继续其"前进政策", 咄咄逼人, 敢打大仗; 中方软弱退让, 不敢打大仗, 而中方的"让"并不能使印度的"前进政策"止步, 正相反, 越让, 印度越得寸进尺, 越让, 越使印方看清楚中方的软骨头本质, 是不敢打, 从而挑起印方更大的蚕食中方领土的欲望.
中方须猛醒的是, 谈判就是强硬摊牌, 所谓强硬对强硬, 才能迫使对方妥协, 还没有谈就说要向印方"让"步; 还没有谈就说要与印度"将心比心"; 还没有谈就说与印度是"战略伙伴", 要"团结"印度; 过早把己方的"让步"底牌亮给印方, 这当然不能使印度后退妥协, 反而会刺激印度前进强硬的胃口, 所谓敢战求妥协则妥协存, 退让求妥协则妥协亡,
所谓1962年的一场战争, 维持了中印边境47年和平的说法是错误的, 真实的历史是, 1962年的一场战争维持和平25年, 1987年, 中印双方已经走到战争边缘, 是中方的强硬哀缔美敦书, 是中方统帅的敢战胆略维持和平22年, 自1987年中印边界和平又向前延续到2009年,
现在中方谈判的核心要价是印度必须归还藏南的达旺, 为达此目的, 中方的统帅胡锦涛须有邓小平的敢战胆略, 不惜向印方下类似1987年的哀缔美敦书, 以敢打大仗的强硬迫使印方妥协. 如果没有肯尼迪敢打大仗的哀缔美敦书, 赫鲁晓夫就不会在1962年从古巴撤走导弹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要担心军队的战斗力与士气, 主要还是看主帅, 所谓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主帅的敢战性格改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