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草根精神:别谈理想

草根精神:别谈理想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都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歌曲“规定”了我们的理想——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我们的理想就是这样被灌输、被教育、被规定。


从第一篇作文开始,我们就学会了撒谎,谎言可以轻松地换来100分。教给我们理想的老师为了补课费争得面红耳赤,家长和邻居教唆我们去送礼行贿巴结人……我们如同《黑客帝国》中的尼奥,身处虚拟的矩阵,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意识形态那里,理想是如此遥远宏大;在世俗的红尘中,理想如同爱情,总是那么虚无和奢侈。


 


当年一寝室人谈理想。老大的理想是娶一老婆生俩孩子,老二是当官发财,老六的理想是背着吉他去流浪,老三是“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睡睡了吃”一般被称为猪栏理想,好歹还算一种理想。老五说:扯淡,过一天算一天吧!所以,对老五别谈理想。


 


从1900年算起,台湾前后断断续续与大陆隔绝100多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华语文化,比如对理想的解读,“愿景”绝对是一个更合适更人性的词语,而理想则充满太多革命色彩。无论理想或愿景,总之,都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期许鼓舞我们奋斗努力,明天的愿景使今天充满意义。


 


周星星在《少林足球》中说,人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当时周星星同学的真诚确实感动了他的那些已经放弃理想的师兄们。苏格拉底给大家讲道理,一个老板问:道理可以换一块金币么?苏格拉底就给了他一块金币。可见苏格拉底是个愤青,还有个愤青也说:“人只知道吃饭,跟狗只知道吃屎有什么区别。”这个愤青是万岁毛主席。


 


我们中学的英语老师教英语醋溜得一塌糊涂,谈起“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观)来神乎其神。那时他正在同时和几个女朋友谈恋爱,大概给她们吹完了还不尽兴,就再给我们补补课。他最得意的一句就是: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他是60年代的人,“三观”使他显得很哲理。那个时候王朔还没红起来。


 


王朔将一切崇高和神圣都给解构了,理想也不例外。30年前泛革命主义,这30年是唯物(质)主义。此理想非彼理想也,理想前面的“革命”二字逐渐被“生活”代替,理想越来越庸俗化。这样的理想如果还是理想的化,那么晚上睡个好觉也应当算一个理想。


 


《奋斗》与理想无关,如果有的话,就是有个有钱的爹——哪怕干爹。《桃花运》提出了一种补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男人的理想是李嘉诚,女人的理想是章子怡”。这种理想鼓舞电影得以继续,我们看到帅哥追求或者骗富婆,美女费尽心机傍大款,性别与爱情无关。


 


物欲的社会好比用三聚氰胺代替蛋白质的奶粉,指数很高而没有营养,医疗广告为性无能喝彩,金钱为爱无能开道。想象力的缺乏是生活面目可憎,自我的丧失使人沦为物质的仆人。用美味代替食欲,用性欲代替爱情,用欲望代替理想。


 


理想幻灭的社会只会在世界末日出现,那时,我们已经没有子孙,可以污染一切水源、毁坏一切资源、吃光用光烧光……那时,我们彻底丧失了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出家人常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路易十四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今天,我们不谈理想,理想本是私人的东西,它只在每个人心中,让那些集体的谎言见鬼去吧!20年前,中国最后一个诗人被钢铁的车轮摧毁;崔健撕下了那一块红布,让我们看到红旗下的蛋。那一年,一个诗人说:我—不—相—信!


 


泰坦尼克号出发了,杰克带着美利坚的理想最后一个跳上甲板。泰坦尼克号沉没了,杰克带着他的爱情沉睡大海,至于他的理想,他一定早就忘了。


无论理想还是爱情,我们都应当带着诚意去面对生活,面对明天。人生之美好,值得我们有所保留。

TOP

收藏 有时间和喜欢的人一起再温习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