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产权他移的三鹿无权接受并购

[转]产权他移的三鹿无权接受并购

[转]产权他移的三鹿无权接受并购


华商报  小石潭

   乳业危局洗牌三元将接手三鹿控股权

  据石家庄国资委相关人士介绍,三鹿原是区属集体企业,不过,早在多年前已经改制成为了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了,不属于国资的范畴。

  记者从一位接近三元、三鹿两家公司的知情人士处获悉,三元将收购三鹿的事已经定调,目前双方的相关人员已开始坐上谈判桌,就收购的具体条件紧锣密鼓地展开洽谈。(9月27日《南方日报》)

  正如商务部贸研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所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昔日的名牌企业三鹿已经名存实亡。的确,三鹿的无形资产蒸发殆尽,仅剩有限的固定资产,三鹿完蛋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并购动作来得这么早、这么快,大大出乎公众意料,也严重违背了事情处理的规程。

  首先,奶品下架、召回、赔偿等事宜还未结束,并购后谁来收拾这烂摊子?三鹿集团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老牌企业,已形成庞大的营销网络,拥有海量消费者,产品甚至还远销到大陆以外地区。此次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据三鹿集团自己声明就高达700吨。这么多的产品全部下架、召回和赔偿,包括远销大陆以外地区的受污染奶粉,都要及时下架、运回销毁、作出赔偿等等。在这个粗长的营销链条上,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一定的时间肯定处理不了,现在绝没到鸣金收兵、撤摊撂挑之时。

  其次,三聚氰胺是怎么污染奶粉的,事件真相至今还未完全大白。三鹿集团称“三聚氰胺污染了奶粉”,但网上却有“三鹿奶粉污染了三聚氰胺”之说,言下之意是指人为责任事故让无辜物质承担了罪过。的确,这三聚氰胺到底是怎么混进奶粉里的,三鹿集团内部有无这方面的官员指令,这些都要查清楚。包括原董事长田文华等尚在拘押之中,三鹿就匆匆准备“下嫁”,意欲何为?

  此外,尽管政府追偿与处罚还未开始,但三鹿已无权处理自己的资产。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从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高度,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免费检查、收治患儿,产生的相关费用由财政承担,快速有效地阻止了事故危害的进一步扩大。然而,党和政府从没承认放弃对事故损失的追偿以及对企业责任的处罚。从这种意义上说,三鹿仅存的固有资产已不属于集团,也不属于河北,而是属于国家和纳税人。最终只有破产、拍卖,不存在并购之说。

  忙于三鹿并购的部门与官员该注意了,美国政府有意斥巨资救市,都受到了民众的强烈抵制与反对,给国人造成重大灾难的三鹿集团岂能以财政买单、自己受并而安然退出?无德违法企业还能全身而退在国外是绝对不可能的!甭说“毒奶粉”相关事宜未了、事故真相没有彻查清楚、相关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即使这些事件都已了结,仅赔偿、受罚也足以让三鹿资产全部收归国有,哪还轮得着企业自己决定命运——— 三元收购已经定调,笑话!三鹿接受并购,且慢!

  

另一篇:亏损庞大恐难消化 "三元救三鹿"理当慎重

  中华工商时报 高初建

  日前,三元股份(600429.SH)发布停牌公告称:“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25日接有关部门通知,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经公司申请熏公司股票自2008年9月26日起停牌,直至相关并购事项确定并公告后复牌。”市场人士认为熏其收购对象最可能是正深陷毒奶粉风波而濒临破产的三鹿集团。

  在最近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中,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知名的、规模较大的奶制品企业纷纷牵涉其中,三元集团的产品则至今未发现任何问题,保持着“清白之身”,维护了国产奶制品企业最后的荣誉。正因为如此,三元产品深得消费者信任,企业生产势头很好,连日来产量猛增,企业今年将取得良好的效益在情理之中,甚至由此跃居行业前列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有人猜测三元集团将购并三鹿集团似乎不是空穴来风。通常,当一个行业发生大波动时,那些效益好的、试图扩张的企业借机“吃掉”那些突然面临危机、难以继续经营的企业,是竞争规律决定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但这种购并至少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是将要被购并的企业仍有相当一部分优质资产,遗留的债务和“历史包袱”不会过于沉重。其二是,这样的购并活动必须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心甘情愿做出的自主决定。

  然而,在我们看来,预想中的“三元购并三鹿”并不那么简单。首先,据三鹿集团内部初步估计熏此次召回奶粉的总量可能超过一万吨熏涉及退赔金额约达7亿元以上。而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的患儿所涉医疗费用也可能需要作为主要责任方的三鹿集团来支付。据悉目前三鹿集团的流动资金已全部用来支付奶粉退赔款,现金流基本断裂,企业濒临破产。此外,作为一家建厂50余年的老企业,三鹿集团及下属企业拥有职工(含退休人员)近万人,在三鹿整个产业链(包括销售等)就业的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如此庞大的亏损、债务,以及如此庞大的需要安置的职工,恐怕是三元集团难以消化的。

  其次一方面,有传闻说,三元出手“救三鹿”的背后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此事就要细细思量。按道理说,奶制品行业发生了重大变故,一些企业损失惨重,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责无旁贷地要出面善后。可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一是要维护好市场秩序,尽快恢复市场信心;二是应该尽快使相关企业恢复生产,保证职工人心稳定;三是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对那些确实破产、无力经营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协助清理资产,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为破产企业寻求新的接管方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此过程中,政府一定不能越俎代庖,去搞什么“拉郎配”,让那些本来不错的企业因为背上不该背的包袱而被拖垮。否则,政府的一番“好意”可能适得其反。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