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揭开伊利《对奶粉事件回应书》的画皮
无耻的伊利,在被曝出奶粉含三聚氰胺后,不是向消费者诚恳道歉,认错,认真整改,而是继续玩弄文字游戏,居心叵测的偷换概念,篡改国务院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内容,制订所谓的“牛奶含三聚氰胺安全标准”,无耻地宣称虽然自己含三聚氰胺的奶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但自己还是愿意“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将会认真妥善地处理好这一事件。”
伊利此举,把一个无良企业的丑恶嘴脸暴露的淋漓尽致。
我的女儿,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了她,我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自己生命的女儿,三年来,每天一盒液态奶,就是伊利的,这个品牌是我指定的,要求她每天必须喝一盒。
看到有关伊利的含三聚氰胺的公告,我一下子傻了。首先第一个感觉是:女儿会不会有问题?
伊利我告诉你,如果我的女儿真的由于喝你们生产的有毒液态奶出现问题的话,我会穷尽一切办法,跟你们死磕到底的!
已经被曝光了,已经铁证如山,被全世界都知道了:伊利奶制品含三聚氰胺。
这时候,伊利的做法竟然是,玩弄文字游戏,不仅是为自己开脱,而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生产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三聚氰胺牛奶的优秀企业,要额外的为消费者负责。是个善人。
伊利在《伊利对奶粉事件的回应》书中,使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告诉消费者,“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15毫克/公斤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安全危害。三岁以上的儿童安全量会更高。虽然我公司生产的这批次产品三聚氰胺含量低于安全标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但我公司仍然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将会认真妥善地处理好这一事件。”
请注意伊利把《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以最严格的0-6月龄的婴幼作为保护对象,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15毫克/公斤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安全危害。”这样的表述偷换为“安全标准”——“虽然我公司生产的这批次产品三聚氰胺含量低于安全标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但我公司仍然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将会认真妥善地处理好这一事件。”以此狡辩自己奶制品虽然含三聚氰胺,但吃了也没事,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仍会认真妥善处理这件事,也就是说,三聚氰胺含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的伊利公司,产品是安全的,大家可以继续畅饮,吃不死的。而且对消费者是高度负责的,他们现在的做法不是改正错误,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额外的为消费者做贡献、负责任。
明白人一眼可以看出,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中,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安全性的问题,是为了避免群众过度恐慌情绪,告诉大家,即便是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如果含量在15毫克/公斤以下,不会对人体有伤害,但绝对不是告诉大家这个数据是奶制品含三聚氰胺的“安全标准”,大家可以放心畅饮。奶制品中是绝对不能加入三聚氰胺的。
作为一家大型的企业,什么叫标准,标准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我想应该知道吧?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一个问题的回答,在伊利这里可以“升华”为安全标准。伊利确实很牛逼。
但是我告诉你,不要以为大家都是傻子,你这种自作聪明的举动,只会让大家更加认清你的嘴脸!
我为我的女儿心痛至极,我为我给女儿选择这样的产品追悔莫及,你敢伤害我的孩子,我会毫不犹豫的跟你拼命的!
按照伊利的逻辑,只要吃不死人,就是符合安全标准的,那我给你们那个一把手的饭里吐一口痰,告诉他:这口痰虽然恶心,但是吃不死人的,符合安全标准。请问,他会吃吗?
伊利出现问题后,篡改国务院精神,擅自制订奶制品含三聚氰胺所谓安全标准,为自己的问题狡辩,推脱,乃至把自己打扮成对消费者负责的正人君子的做法,是可耻的、恶毒的、应该受到强烈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