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哈尔滨“大学生包身工”心跟着钱扭曲

哈尔滨“大学生包身工”心跟着钱扭曲

东北农业大学在校园内开了一个水厂,还用廉价的学生劳动力追求更大的利润。当我称这些大学生为“大学生包身工”后,有人不以为然,说他们钟点工,不整天干,不天天干,就该这样锻炼锻炼…… 

  包身工的概念,自夏衍先生的《包身工》才成型的,也一下子普及了。往夏衍先生的包身工的印象上靠,哈尔滨的这些大学生送水工确实算不上被剥削、被压迫了。但是,时代是前进着的,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是相对他那个时代的其他的工人而言的。而我所说的这些哈尔滨的大学生包身工,也是相对如今的其他大学生而言的。更多的大学生们,在学习,或边学习边玩,或边学习边从事家教、电脑等用得上所学的课外活动,可这些大学生送水工却没有用得上所学,纯体力活。 

  东北农大的这些大学生送水工,身上有着包身工的影子,就是因为: 

  一方面,劳动强度大,回报低。东北农大的校园,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是几里路。把水送完,就是走遍了校园,几里至十几里。不但平地上搬运,而且还得肩扛,一桶40斤,送到楼上楼下。回报,一桶6角至7角,与一桶水7元,看似抽出了10%,但是跟水厂的付出与回报比较起来,就有剥削的味道了。剥削,就是老板的回报与付出的比例,跟所雇的人的回报与付出的比例,不成比例。 

  另一方面,“软”包,回避了法律,又迷惑了社会。大学生想当送水工,报个名就当上了。水厂也不跟他们签劳务合同。这些大学生送水工与老板的关系,大学生没有丝毫谈判的余地,还不受法律保护。 

  人干活,不外乎三种心情的促使:一是原本愿意,就心里乐呵呵地愿意干;二是被迫的愿意,虽然无奈但是咬着牙也强装愿意干;三是诱惑和迷惑之下的愿意干。东北农大的这些大学生送水工,属于第三种愿意干,中了诱惑,又被迷惑。中了诱惑,就是送一桶水挣几毛钱,贴补生活。又被迷惑,就是他们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无力反抗水厂从中获利更多,还要把他们推到法律保障的权益之外,不与他们签劳务合同。 

  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的学生想干力所能及的活,贴补一下生活,是他们的自愿。但是,社会不应该以学生的自愿推卸培养人的责任,校方更不应该以学生的自愿强奸学生的上学。从小学就开始了的补课,到哈尔滨大学生送水工,这些沉甸甸的身影都昭示着中国的教育在被强奸。上得起学,不是免了中小学学杂费的问题。教育再不真改革,不是培养不起来人了,而是反培养更多的边缘人。 

  要么给大学生送水工涨工资,要么为他们减少劳动量。但最根本的,还是政府有为,赶快停办校办企业,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市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