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给一个网友的回信

给一个网友的回信


作者:闾丘露薇


岸芷汀兰



闾丘:



你好!



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学生,现在正在读MA in Journalism.



我们有一份功课,就是关于明天的立法会选举。老师要求我们要去票站采访候选人和投票人,然后写一份即时报道,在明天午夜之前电邮给她。



我因为刚来香港,对于这次选举的程序和情况的不甚了了,所以我向老师提出,能不能以一个内地人的视角来看这次选举。



而老师也同意了,她的原话是这样的:你从一个完全没有民主的地方来,来看一看香港的民主选举,写下你的看法,这个视角,也是很独特的。



我没有反驳她的话,因为不想第一节课就给老师留下刁蛮的印象,但其实很多香港人都是这样觉得:内地,一党执政,所以是一个百分之百没有民主的地方。



而我觉得,民主是一回事,一党执政或者多党执政,是另外一回事,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扯远了,我只想问你,你作为一个有着内地生活背景的香港永久居民,是怎么看这次选举的呢?香港的选举,就一定紧贴着“民主”的标签吗?



如果可以,你可以告诉我你投票给哪一位候选人吗,投给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多谢你的帮忙。



工作繁忙,注意身体!



------------------------------------------



岸芷汀兰 ,你好



这个话题原本打算等到明天结果出来之后才写,但是看到你的留言,让我生出很多的感触。



确实,对于出生成长于内地的我来说,这次是我第一次行使公民权利投票。当我走进投票站的时候,心里面很激动,以至于当我拿着选票的时候,要深呼吸几下,才能够定下神来投票。当我把选票放入票箱的时候,那种感觉,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和形容。当然,这样的感觉,对于那些与生俱来,就享有这样的权利的人们来说,是不可能产生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于成长于这样的社会的人来说,总是会抱着一种优越感来看待那些没有这种同等的权利的人们。但是这也是这些人悲哀的地方,因为他们会被已经拥有的东西遮盖了自己的视野,以为自己拥有的,就是全部。而相反的,对于那些还没有拥有的人们来说,正是因为缺乏,所以促进了思考,于是对于民主,或者会有更深切地认识和期盼。



香港在我看来,正存在这样的悲哀,唯我独尊和优越感,让很多香港人看不到内地在过去四十年发生的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发展,还有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变化。也看不到,内地有无数的人,为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所进行的思考和努力。



不少人认为,对于内地民众来说,香港是一个民主示范区。但是香港真地做到了吗?其实你可以去看看香港不同政党的网页,看看他们的政纲。虽然有不同的党的名称,但是香港是否有政党政治还真的值得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自己好好观察。当然,你还可以看看那些参选人他们的竞选纲领,网上还有很多电视论坛,而你可能会和我一样觉得失望,因为这些论坛,真正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的东西实在太少,候选人们在不同的论坛上讲着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语,重复着同样的角度,去攻击自己的对手。不管如何不认同对手,但是民主两个字,却是大家都挂在嘴边的东西,也是大家承诺,要实践的理念。



但是民主是什麽?其实这是一个开放的命题,但是在香港,我看到媒体还有政客,当然也包括不少的民众,把民主变成了非此即彼的一种二元化的概念。支持政府,紧跟中央,就是亲北京,是不可以和民主两个字挂上关联的,反政府的,就一定是代表民主的,但是这样的割裂却恰恰忘记了,左和右,保守和自由,或者这样讲,亲政府和反政府,本身就是民主体制的构成,没有好和坏,也没有对和错,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而已。在一个民主社会,你可以批评对方的纲领,但是不应该有高下之分。况且,很多时候,支持不一定是错,反对也未必全部正确。



当然,需要和你解释的是,香港的左派和右派,和西方概念上的左右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反建制被归为左派,但是在香港,左派意味着建制派。而在港英政府时代,左派到底是指对抗港英的,还是就是等同亲中的,说实话,我也还没有搞得太清楚。这也就产生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看来,香港真正意义上的左派应该是长毛梁国雄这些从事社会运动的人,不管是在港英时代,还是现在,但是现在,他们这些,却又被归类到了泛民主派的里面。而说到社会运动,香港的民间组织,公民社会并没有政党所描绘得那样成熟,而最让人失望的,恰恰是政党对于公民社会成长的漠不关心。之前的天星码头事件,是最让我对这些议员们失望的地方。



你问我投票给谁,其实面对那些候选人,说实话,很难决定,不是因为他们都太好,而是因为他们不是面目模糊,就是过于相似,无法确定他们的能力,甚至有些很明显带着个人目的,而我对于一名立法会议员的标准,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已经讲过,符合这样的标准的候选人说实话我找不到,但是我还是投给了一名,希望他未来四年可以做到的人。



其实投票给谁,没有对不对的问题,不同的选民,各自的诉求不同,对这些人民代表的要求也不相同,当然还有因为选举工程,文宣攻势对不同的选民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这正是投票选举的优点,因为正是选民的多重性,可以让议会不被某一种声音所垄断。



当然,前提是大家需要参与,行使公民的权利去投票。刚刚看过最新的数据,投票结束前一个小时,投票率刚刚超过百分之四十,比四年前同一时间要低十个百分点。选民投票意欲不大,或者是因为大家对于立法会议员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也或者是因为对于候选人并不满意,但是问题在于,在民主社会中,这是一种社会认可的游戏规则,如果你不参与,那你就要做好忍受你不喜欢的结果的准备。而你的参与,则可能会为你想要的结果增添一些可能。



关于投票这个问题,推荐你看梁文道的一篇文章:投票不只是为了表达民意。http://my1510.cn/article.php?abed6b6169f4ee67



当然,也有这样事情发生,那就是不接受民主机制下产生的结果,就好像泰国,政客透过街头运动推翻民主选举的结果,当然,这样做的人,依然是用民主的旗号。

中国就是一部悬疑连续剧:上集《多难》,下集《兴邦》;都60多年了,上集还没结束。

TOP

引用:
就好像泰国,政客透过街头运动推翻民主选举的结果
本来想好好分析作者的看法,没想到最後看到这句,
那就别分析了,标准的戴著有色眼镜的.


不以盲從取代自己欠缺的思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