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贴]为何文艺界"大师"一个接一个?

[转贴]为何文艺界"大师"一个接一个?

许石林:为何文艺界"大师"一个接一个?

    对大师的理解,我喜欢温家宝总理的话:“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大师级的科技人才难“冒”出来,为什么文艺界的“大师”一个接一个?许多文艺界的人,都被称为大师,电影导演,做曲的,弹钢琴的,画画写字的,演戏的等等,动不动就是大师大师的,让人纳闷儿:莫非中国教育体制的毛病恰恰是中国文艺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

   
      有个长笛演奏家曾经对我说:将来绝不让孩子学艺术,因为艺术没有客观标准。你演奏得再好,别人可以说你不好;而有的人演奏得很一般,但什么荣誉和好处都得到,并且称为大师也不害臊。他说:你见过文艺界被称为大师的人哪一个出来说声惭愧或是谦虚的话?那些二十来岁的大师都神气活现地,一点都不谦虚。
   
      如果根据这个算是“伤心人”的说法,现今文艺界大师多的原因是:文艺的主观性特征,为文艺人自封大师提供了便利,于是文艺界大师多了起来。
   
      毫无疑问,文艺界的大师当然越多越好。问题是文艺需要真正的大师级的人才,即便是真正的大师,如果失去了谦逊的格调,也不足称道。
   
      我选择这个题目,曾经很有信心,但最终迟疑了很久,想放弃不写了。这种谨慎来源于我的同行、资深文艺记者叶红梅。有一次说起当今文艺界称大师的人多了,有的很是蒙事儿。叶红梅一耸鼻子说:“你这是妒忌!”并且伴以很不屑的表情。我一下子警惕起来:对呀!这也是个主观性很强的话题,你看当场就有资深娱记提出她的理解。
   
      我决定尽量客观地说这个事儿:二三十岁的艺术大师有没有?有。音乐史上许多人奠定其大师地位的就是这个年龄。那些二三十岁的优秀艺术家,被称为大师的,比如年轻的钢琴演奏家朗郎,名气很大,风头很劲,我很希望听到他对此表示谦虚的话语。
   
      为什么呢?因为我假定他是在不断进步的,事实上他也是在进步的。那么,用类似算术的方法,我想知道:过10年后,他应该被称作什么呢?上师?过20年他应该被称作什么呢?太师?过30年他应该被称作什么呢?太上大师?过40年他应该被称作什么呢……
   
      有人说,他曾经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特意请到家里演奏呢!布什先生的标准当然是不低的,但是被他老人家邀请演奏就是大师的标准?
   
      文艺从来少不了受外界力量的干扰,文艺人难免倚人自重,是生存之道。但文艺却不应该因此放弃了自身的标准。文艺的本质决定了它给人提供了一个永远平等公正的空间。很多人受了别的委屈,都到文艺里寻求慰藉和补偿,原因就是文艺的世界和氛围里,给他提供了自由宽松的人性驰骋天地。
   
      在这个天地里,文艺家为了自己的需要可以对外接受或自称大师,但一般人欣赏文艺,却不应该受大师这种称号的干扰。文艺界你大师他大师,大师满天飞,大师丰收了。如果我们讲社会生态的话,难道钱学森先生忧虑的大师级人才难“冒”出来的社会生态里,偏偏满树的枣儿就红了"文艺"这一个?
也许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TOP

社会主义进入了伟大的盛世时代,
装点这个伟大时代的人物是谁?
是张艺谋吗?
是王宝强吗?
是刘晓庆吗?
都不是
哪是谁呢?
其实就是我们身边这位可爱的,
在网络戏台上逗大家乐的
手牵汶川地震中孩子们小手
并送入“天堂”成佛的我们的文化大师余秋里先生!
伟大的时代必有伟大的代表人物,
苏联有高尔基,
我们有余秋雨!
啊,
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人民是多么的幸运!
现在有无数爱他的粉丝,
我也是其中一员,
但我没有机会和他接近,
我爱他的一颦一笑,
爱他的老婆,
也爱他的小狗!
我想送余秋雨大师一件珍贵的礼物,
那是我亲自绣制的宠物狗的衣装,
上面绣了几个字:
是“上海文化大师余秋雨”!
也许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TOP

现在这些个艺术家跟大师一到下雨天顺着墙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美国那个自由女神经,就是一手拿书,一手拿个火炬的那位。你不佩服人美国人行嘛!这是告诉你呢,停电也得看黄书!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