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斯大林杜撰的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斯大林杜撰的
——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几点意见
尊敬的胡总书记:您好!打扰您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完全是按照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编造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建立和发展的。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垮台,共产党失败以后,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进行反思我认为是必要的。
1、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法则“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的。”既然如此,那么存在商品生产,就存在商品交换。存在商品交换,就存在用钱赚钱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商品交换中用钱赚钱的活动就是资本。因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实质上就是存在资本。
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下存在商品生产,是列宁“策划的”。斯大林说:列宁“为了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通过买卖的交换)这个为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与城市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并且要以全力展开苏维埃贸易,即国营贸易和合作社--集体农庄贸易,把所有一切资本家从商品流通中排挤出去。”事实是,列宁在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遇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前资本主义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消灭商品生产进入社会主义生产,占人口大多数的小农不答应,因此行不通。怎么办呢?列宁确实认为要通过商品交换解决工人阶级政府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如果仅仅抓住这一点就断定列宁“策划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这是对列宁的诬陷。
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和1922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制订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不仅仅要进行商品生产,进行商品交换,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这种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不同呢?首先,这种资本主义生产仅仅是为了解决农民问题不得已采用的后退的改良的临时办法。决不是为了私人发财致富。其次,这种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为无产阶级国家服务的,也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因此,这种资本主义是受到无产阶级国家领导的,受到限制的,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决不是为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服务的。最后,列宁把这种资本主义称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两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是受到全体代表同意的。由此可见,列宁“策划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而是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在实行消灭了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前必须进行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顺便说说,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前资本主义经济国家里夺取政权以后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必须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实行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这个过渡时期完成后就要消灭资本,取消商品生产,进入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列宁的伟大发现,不仅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指明了道路,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进行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为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榜样。这是毛泽东同志的最伟大功绩。
3、斯大林为了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这个论点辩护,对恩格斯“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那么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这个论断进行了曲解。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奴役剥削工人阶级,用提高社会生产力降低生活资料的价格,从而减少工人的工资,使工人阶级永远处于贫困状态。因此,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一旦夺取政权,或者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工人阶级难道还会让给自己造成贫困的用钱赚钱即资本存在吗?还会让商品经济存在吗?因此,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难道这有什么错呢?至于斯大林说的一部分生产资料而不是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就不应该消除商品生产。这仅适合于1922年的经济情况,这一点列宁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已经回答了。这不适合于1952年的苏联经济情况,因为那时苏联的一切生产资料已经都归社会占有了。作为无产阶级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还保留商品生产不仅是过时的,甚至是反动的。
4、斯大林这本著作是对于与1951年11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讨论会有关的经济问题的意见。斯大林说:“某些同志否认科学法则的客观性质,特别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法则的客观性质。他们否认政治经济学法则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法则--无论指自然法则或政治经济学法则都是一样--了解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对于经济发展法则,对于政治经济学法则,--无论指资本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时期都是一样,也必须这样说。在这里,也如在自然科学中一样,经济发展的法则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法则。”这里,斯大林认为,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法则和政治经济学法则都是科学法则。第二,政治经济学法则在资本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时期都是一样,都是反映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法则。第三,因此,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的法则也起科学法则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分析,因此它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关系为前提。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随着它的出现,就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官许的欺诈办法、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来代替那简陋的非科学的生意经。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只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科学理论,正是由于资本家在政治经济学法则的指导下发展经济,才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灭亡。为了证明这一点,马克思写了《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革命性的批判。因此,资本主义消灭了以后,进入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在共同生产的条件下,既没有商品货币,又没有工资利润,产品不是商品,自然就没有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内容的法则不就消失了吗?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工人阶级抛弃了。
5、斯大林在书中表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经济法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众所周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不断地剥削工人阶级。他们为了减少可变资本的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和生产资料部门的生产力,即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工人的工资。工人工资减少了,作为工资的可变资本自然就减少了。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即利润自然就增加了。资本是在自由竟争中发展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高度技术基础”是资本发展的前提,社会“生产不断增长”是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不仅能“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且经常产生过剩,正是这种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因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应该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法则。
社会主义是消灭了资本,取消了商品生产,取消了货币。在这里生产资料共有,社会按照需求组织生产,每个人都参加劳动,按照劳动多少进行分配。这里代替政治经济学法则的是什么呢?这里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手稿之一“货币论”》中说:“假定进行集体生产,确定时间自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用来生产小麦和牲畜等等所需的时间愈少,用来进行其他的生产——物质和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愈多。无论是个人,无论是社会,其发展、需求和活动的全面性,都是由节约时间来决定的。一切节省,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每个人应当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以便获得应当具备的各方面的知识或者满足对他的活动的各种要求,同样的,社会也应当适当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以便达到那种适应于它的整个要求的生产。因此,节省时间以及在各个生产部门中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就成了以集体生产为基础的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是极其高级的规律”。我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法则)。
总而言之,正是斯大林的名为社会主义实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导致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停滞,把本来掌握了政权的无产阶级推向了资本主义的深渊。
此致敬礼
劳动者200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