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民不聊生的根源(7.20 略为补充)

中国民不聊生的根源(7.20 略为补充)

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长篇的论述,只想说说我眼中国内经济的真相——

一切产品(包括服务)的成本 = 原材料成本(矿产、农产品即土地)+ 土地使用成本 + 交通成本(即communication,含通讯)+ 人力成本

一切产品的销售价格 = 成本 + 无形资产(科技含量、艺术含量或品牌、产品稀缺性) + 资金使用成本(即利息) + 税 + 合理利润

都说中国制造在全球有强大的竞争力。可是,从成本上看,中国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定价、议价能力极差;土地使用成本方面,国家竟然喊出要“救房地产的市”;交通费用之高排在全球前列;唯一可以一拼的,只有“人力成本”

从销售价格来看,中国在无形资产方面的竞争力之低毋庸质疑;利息和税都在高位,尤其是综合税率之高,也是全球前列;维持价格竞争力,只能压低“合理利润”,而利润最终流向三个方向——储蓄、投资、消费。中国储蓄率极高;投资极高(GDP增长全球最高),投资效益却极低(重复建设极为普遍);唯一受挤压的是消费。而消费又分两种,政府消费和大众消费。政府消费表达为政府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用”。我国的政府财政费用高达GDP的25.7%,而行政管理费用更是占政府财政费用的最大头(2000年,谢谢Kinder所引文章《晒晒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总消费在受挤压,行政管理费用还高冠全球,可怜的“大众消费”,即“民生”,能不捉襟见肘吗?

对于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澳洲、以及石油国家等,竞争力在原材料成本;对于科技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等,对于艺术领先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竞争力在无形资产;当然还有两者都不弱的美国。

真相开始明朗了吧?其实真正不受制于天的,只有发展“无形资产”这个关键点。可就这点来说,基础又是什么?是教育以及技术创新!看看教育和科技投入所占的比例吧,同志们!而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是政府意识形态的灌输!(再次感谢Kinder,从她所引用的《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在资讯极度发达的今天,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原动力是什么?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是资讯的自由流通,是思想的自由碰撞,是对不同文化、不同声音的包容!然而,国人对有形资产尚有朝不保夕的担忧,更何况“知识产权”一类的无形资产?共产党现在的统治根基在哪里?是意识形态!是什么让私有财产的保护无法落实?是意识形态!是什么在无情地扼杀着民众的创造力?是意识形态!

别信那些所谓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搞的玄而又玄。基于现有的意识形态,按照当前的经济模式发展——“民不聊生”是必然!


[ 本帖最后由 snorkeler 于 2008-7-19 08:58 PM 编辑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问题卧是看懂了,答案还是没有。请解救我们吧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民不聊生的根源就是剥削阶级榨取太多的民脂民膏!

TOP

有点明白了

TOP

答案,显而易见。。
实施难度,显而易见。。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