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林辉:是谁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

林辉:是谁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

作者﹕林辉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北平,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当时,日军凭藉着其背后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及远超出中国军队的装备,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对此,欧美国家也对中国抗战持悲观态度,认为国民政府无法抵御日军的进攻,抗战很快会失败。
侵华日军的狂妄和欧美国家的态度似乎并无道理。因为无论是从国力还是军力上,日本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时日本国内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而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国民经济的管制,使之为战争服务。

此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东北后,大规模掠夺东北丰富的资源,这也为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也使日本很快走出了经济危机。1931年至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欧美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937 年,日本产钢580万吨、生铁239万吨、石油169万吨、水泥611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并跃升为工业强国。

三十年代后期,日本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至于步兵轻武器及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时的年需要量。

反观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国民政府是刚刚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却又面临着中共武装乱国,以及日本的蠢蠢欲动,此外还背负着晚清至北洋政府等历届前政权所留下来的巨额债务。因此虽多方发展经济,并在关税自主、币制改革、整理外债、金融改革、工农业改革、交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在工业方面,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4%,工业品总产值从1927年的67.01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2.74亿元,增加了83.2%;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千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但因为时日尚短和薄弱的工业基础,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

1937年,中国的军事工厂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的火炮,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均不能生产。飞机和舰艇虽然已经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以及原材料必须依赖输入。中国工厂无批量生产的能力,就战争的需要来说,实际上等于不能制造。

记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中曾对抗战爆发前的中日军力进行过对比。当时,中国陆军220万,日本448万;中国海军舰艇吨位6万多,最好的舰艇也次于日本的重巡洋舰,日本海军为190万吨,包括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12艘,实力仅次于英美;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仅有305架,但因缺乏零件等原因,实际可用的只有223架,日本空军(分属于陆军和海军)则有2700架。

此外,日本陆军的编制充实,特种兵数量大,装备较中国军队精良,而且士兵训练有素,受武士道精神灌输,极其顽强。 而中国军队除中央直属的70个师中的40个配有进口的新式武器、并接受德国顾问团的指导外,其他地方部队装备较差,训练也不那么严格。

资料还显示,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与一个中国调整师的相比,人员是中国的2倍,步骑枪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野榴山炮多3.1倍,日本师团还有炮兵车和辎重车1000多辆,坦克24辆。

显而易见,此时中日军力上的差距远远超过了当年的甲午战争,这也就难怪侵华日军发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语,也就难怪欧美各国不看好中国政府。

然而,现实却粉碎了日军的梦想。1937年8月13日,叫嚣的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并先后投入了30万兵力,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而国民政府则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兵力。国民党的初期战略是:为实现持久抗战,决定先“以空间换时间”,即先抗战的士兵,要尽可能地拖延,能守一天就多守一天,能守一个小时就多守一个小时,好让后面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于是,英勇的国民党军人在装备低劣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抵抗,并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这场称为淞沪大战的会战中,国民党一些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最终以阵亡18万、杀死日军4万的代价将日军拖在上海三个月不能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这宝贵的三个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厂、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为实现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同时,这场会战也使国际社会改变了原有的看法。

是什么使装备、训练都不如日军的中国军人让日军狂躁?让世人刮目相看?参加此役的国民党胡宗南部胡部第八师师长陶峙岳如此说道:“我们必须与阵地共存亡。无论官兵,思想上只有国家民族,个人安危均已置之度外……后来有人问我,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怎么能坚守21个日夜?我说,就是两个字‘死守’。”

这样的精神怎不让人潸然泪下!“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哉,当年的中国军人!

展播:用疫苗灭掉10后,用奶粉灭掉00后,用考试灭掉90后,用房价灭掉80后,用失业灭掉70后,用城管灭掉60后,用下岗灭掉50后,用拆迁灭掉40后,用医改灭掉30后,……最后,活着且活得很好的人都去开两会

TOP

淞沪会战死拼拼掉了中央军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绝大部分精锐,得不偿失。上海被杭州湾和长江隔成一个半岛,三面环水,装备精良的日本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对这种地理占据绝对优势。不如放开条路让其直扑南京,再南北合围聚歼,内地的陆战也可以缩小和日军海空优势的差距。

日军思维僵硬,指挥混乱,海军和陆军互相不服,进攻不利导致其逐渐添兵,士气大挫。如果战端一开即以陆军从杭州湾登录包抄上海侧后,海军则用战舰巨炮和舰载机持续轰击配合海军陆战队进攻,必大获全胜。甚至还可用军舰搭载数个师团的陆军从长江直捣南京。

TOP

知道,老师说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leak 于 2011-6-16 20:43 发表 淞沪会战死拼拼掉了中央军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绝大部分精锐,得不偿失。上海被杭州湾和长江隔成一个半岛,三面环水,装备精良的日本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对这种地理占据绝对优势。不如放开条路让其直扑南京,再南北合围聚歼 ...


我的天那.你是人么?在六十几年后的今天你讲出这种话,是人讲的?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TOP

"淞沪会战死拼拼掉了中央军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绝大部分精锐,得不偿失。上海被杭州湾和长江隔成一个半岛,三面环水,装备精良的日本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对这种地理占据绝对优势。不如放开条路让其直扑南京,再南北合围聚歼,内地的陆战也可以缩小和日军海空优势的差距。'
淞沪一战是蒋先生以空间换时间战略的体现,是国军主动出击的。改变日军由北向南的进攻方向,改由东向西,赢得了战略纵深。象上面讲的,有如儿戏,日本人不会集中兵力到上海的。集中到上海的过程是以国军的巨大牺牲为代价换来的。

TOP

不要站在历史的至高点去点评前人的诸多不足,而对历史的诸多客观原因视而不见,要对历史敬畏和激情。
几十年前,二十四岁当教授的大家比比皆是,几十年后,教授是不是骂人的称谓?
猪一样的人,有猪一样的身材,更有猪一样的IT思想!

TOP

当时老蒋应该多点好多星际高速战舰,再把秃鹰之城传送到太阳系就好了。。
猪一样的人,有猪一样的身材,更有猪一样的IT思想!

TOP


引用:
原帖由 haosq 于 2011-6-17 12:59 发表

我的天那.你是人么?在六十几年后的今天你讲出这种话,是人讲的?

对历史战争问题作研究何假设,怎么就不是人话拉?

TOP

引用:
原帖由 leak 于 16/6/2011 20:43 发表 淞沪会战死拼拼掉了中央军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绝大部分精锐,得不偿失。上海被杭州湾和长江隔成一个半岛,三面环水,装备精良的日本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对这种地理占据绝对优势。不如放开条路让其直扑南京,再南北合围聚歼 ...


你應該問問蘇聯人爲什麽窮其兵力也要死守斯大林格勒而不開放路徑讓德國人直撲莫斯科再合圍聚殲!

“有”生於“無”并終歸於“無”

TOP

以空间换取时间
喜欢奢侈旅游的色驴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