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鲜为人知的蒋中正建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多图)

鲜为人知的蒋中正建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多图)


图1  在这块不太引人注意的牌子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航空发动机厂位于贵州省大方县羊场坝镇


 


一.蒋介石在抗战后方建设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
    抗战初期,中国城乡深受日军飞机轰炸之苦。大量房屋建筑被炸毁,军民死伤无数。当时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作出了一项决定,要在大后方建立起自己的飞机制造业。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尽快制造出发动机,已成当务之急。
当年,蒋介石利用自己50大寿的时机,收得一些礼金,加上爱国人士捐助,终于筹得大笔资金,这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得以正式开工建设。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原来蒋介石准备用这笔钱,悉数拿来购买飞机,是蒋夫人坚持要走自己制造飞机的路,最终蒋介石同意了夫人的意见。然而好事多磨,原将厂址选定在昆明,不知日本人从哪里得来的情报,派出轰炸机一通狂轰滥炸,将耗费许多人心血的工厂摧毁于襁褓之中。看来,当时建设“航发厂”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避开日军飞机的轰炸。如果建在地下,则西南诸省气候潮湿,机械设备、飞机零件容易生锈;且地下工程开挖工作量巨大,这是不可取的。
经多方考察,终于将厂址选定在贵州省大定县(现改名大方县)羊场坝,将主厂房建在一个巨大的山洞---乌鸦洞里面。据说有一位羊场坝籍的团长推荐了家乡的这个洞穴。
该厂名誉主席为蒋经国,蒋介石曾亲临工厂厂视察,曾在洞外的草坪上对员工训话。这个厂当时被茂密的森林所围绕,至今,已被当地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在洞中的主厂区外,洞外还有许多辅助车间和其他用房几十栋。保护区内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植被保护良好,只是许多建筑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险。



这是第一层洞口大门。左边小石屋是哨兵站岗的地方。这个石屋及旁边的石墙非常有特色,使用大小不等的石头修筑而成,给人的感觉是错落有致。


 这是第二层洞口大门。巨大的石墙是为了防止飞机轰炸而修建的。


这是从山洞内部第二层拍摄到的石墙


有一排整齐的射击口,与朝外的射击口相通。墙体里边有很深的向下通道。
一、二层作为金加工车间,安装了许多从欧美进口的精密机床。这些机床运到厂区,是费了许多周折的。从滇缅公路辗转几千公里运到贵阳。该厂离开贵阳有200公里,一路上山高坡陡。原来只有一条马车路,临时派部队抢修能通汽车。许多设备大卸八块,拆成部件运进厂区,有的还是雇马车运进去的。途中还要经过一道天险,那是乌江的上游,设备、材料还需要再倒腾一次,从刀削似的两岸峭壁上盘旋至江面再摆渡过去---当时,仅运输设备就遇到这么多困难,可想而知,在物资匮乏、资金紧缺的战争年代、工厂又地处穷乡僻壤,要建设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工厂,其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还是试制成30架航空发动机,随机抽一台装机,从昆明直飞南京获得成功。
据说当年在此工厂工作过的人有1700多人,我希望,他们的后人能够到此一游,了解他们先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缅怀他们的爱国情怀。


进得一层大门,左边是一条4米多宽的道路。十多度向下延伸,通向无尽的黑暗之中



边上这扇铁门,虽锈迹斑斑,仍能够开合自如。右上方的圆洞是通风管道。



一根根钢筋混凝土横梁,与山洞的石壁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三层的光线很好,不用闪光灯照片也很清楚。


这里再着重介绍一个重要的情况。在60年代后期,许多国防工厂搬来贵州。011系统(现在的贵航集团)属下的501工厂,从南京等地方迁来此地,利用国民党留下的洞内设施和洞外的房屋,很快就完成了搬迁、恢复生产。



后来,洞内的三层北侧边缘,掉下一块巨石,如图,约有10~20吨重。
该厂干部职工以此为理由,认为该洞存在安全隐患,要求搬离该地。经批准,该厂全体人员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这个偏僻、闭塞的地方。
这个厂在这里存在的年代,正是文革时期,从负一层、一层、二层的车间里,到处刷满了文革标语。总共有几百条之多,内容之丰富,其他地方绝找不到第二处,令人叹为观止!



从洞口方向朝里望去。




 



[ 本帖最后由 wusb168 于 2010-4-8 19:59 编辑 ]
剿灭共匪,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还我人权!

TOP

网友评论

阿毛当年数学零分,还能去北大旁听当图书管理员。即位后,别人饿死也不给离开村口一步。自己祸国有功,一事无成还诬修大灰机的人说钉子都修不成。


日本如果晚發動戰爭十年,

別說飛機,中國連航母都建出來了!!!
----------------------------------------
凭那时中国的人才资源,做到这一点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莱特兄弟发明出飞机后没几年,中国就也有人造出了飞机,好像是位华侨,还得到了孙中山的赞扬。

----------------------------------------

可惜


 


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生于1883年12月15日,广东恩平县人,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阿毛不是说KMT没锅没铲,钉子都不能造么?竟然修飞机发动机。太反动了。
+++++++++++++++++++++++++++++++
呵呵,这可要让人家辛苦立的的牌坊危险了。

太反动了,旧社会明明是一根铁钉都不能造的嘛


西南联大出的人才比任何重工业都伟大,因为他培养了人才,人才是一切建设的根本,现在台湾的IT业的显示屏、晶园也是世界有名,其专利数列世界第四位,其人口还不到四千万,是华人都应感到高兴不管你在大陆、台湾或是在国外,都是华人别互相攻击。

有的人捡了东北的亚洲重工业基地,不是日本人发展多少年,就是自己发展了60年,除了下岗失业还剩下什么?   有的人会好上加好 ,有的人就是给他一堆黄金也能给捣鼓成烂泥
台湾还有芯片工厂,大陆有嘛,富士通给苹果做代工,做芯片,大陆有嘛,大陆只能去给郭台铭去打工,心里不爽还得骂下“血汗工厂”骂完了赶紧赚钱, 操作猴子都是你的同胞,不知道你这样的人怎么活在世上,或许你是什么高贵的基因突变物


说个行情估计你还不知道    你知道美国淘汰的晶片加工线  拉到韩国翻新下再卖到中国   中国的企业暂时还不敢用   知道不 ? 太先进了    人家80年代的生产线  放在改革开放30后的GDP大国还太先进了  
谁在自卑,无知者无畏!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建国100周年快要来临之际,谨向蒋公致以崇高敬意。


领导早就说了,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拿下台湾岛。


大中至正,光照千秋。江山长在,蒋公不朽。



  张大粪祸国.上了死大林的当......老将哪时混的让上帝也眼红.连德国也资助他.......唉.一声长叹.神弃的土地.


阿毛不是说KMT没锅没铲,钉子都不能造么?竟然修飞机发动机。太反动了。
。。。。

那人有一句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这么一个凡是对手吃饭,他就吃屎的人,还能说出什么人话?

向真正的中国致敬


民国时代出了那么多大师,如果后来不是历史的不幸,也许今日神州的科技也能排在世界前列。

中华民国(台湾)加油
大陆别小看台湾
是美国官方证实
台湾中科院制造..短.中.长程
飞弹不输美国技术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
台湾是全球最早发现巡弋飞弹技术原理
有碍美国压力下许多武器
无法继续研发或量产
之后被美国引用到军事
美国如今高科技巡弋飞弹
原技术是取自于台湾



[ 本帖最后由 wusb168 于 2010-4-8 20:02 编辑 ]
剿灭共匪,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还我人权!

TOP

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的诞生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的1939年,面对十分严峻的抗日形势,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决定兴办我国航空工业,筹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最初选址在昆明,筹备期间就被日军狂轰滥炸于襁褓之中。后决定选址于我省大定县(今大方县)羊场坝的乌鸦洞中。

由于缺乏建厂资金,国民政府一方面向全国大量发行“航空彩票”,一方面借蒋介石50大寿之机,在全国大举“献机祝寿”,共筹集了344万美元。由蒋经国出任名誉厂长。第一任厂长是清华留美高材生李柏龄。第二任厂长王士倬是清华大学教授、钱学森的导师,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航空风洞。第三任厂长为顾光复。生产厂长、总工程师汪福清,系1942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博士,回国后参与航空发动机厂建设、试造工作,为我国第一批1000马力航空发动机制造做出了杰出贡献。1949年解放后任贵阳矿山机械厂总工程师。1956年被评为一级工程师(最高级),是我国着名机械工程专家。1983年后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设计课技术员之一的吴大观,后来成为发动机专家,航空工业和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厂直属国民党航空委员会领导,定名为“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对外称“云发贸易公司”。该厂一诞生就表现出坚强的抗日意志,工厂将清毕公路通过厂区侧面的路段以抗日英雄“空军战魂”高志航的名字命名为“高志航路”,以激励全厂职工的抗日斗志。
厂区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分生活区和生产区。从现321国道线北侧的大门进去,古树参天,数幢西式建筑分列道路两旁,这便是生产厂区。生产区的精工车间设在厂区道路终端最为瞩目的乌鸦洞内,共三层,底层990平方米,为各类仓库;中层800平方米,为机工车间;上层700多平方米,为总装配车间。洞口有石砌护墙,设有通风设备,使洞内空气流通。各类办公楼和辅助工场林立在洞外山丘上,错落有致。
1942年底开始投入生产,1943年开始装配,到1944年装配试车,完成第一批发动机3台。
1943年3月20日,蒋介石曾到该厂视察,并于天生桥下5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坪内与1700多名职工一起聚餐。当年蒋介石住过的建筑,如今原貌仍然保持完好。
到1947年初,30台航空发动机终于完工。由航委会随机抽取一台装在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飞机上,由昆明直飞南京,证明发动机性能良好。至此,大定厂已完成了我国自制第一批航空发动机的历史任务。后航委会因无法支持该厂再生产航空发动机,该厂利用其技术优势,立即转入民产,成为西南最大的汽车发动机配件生产基地,所生产出的优质配件誉满大西南。
1965年初,根据国家“三线”建设部署,南京金城机械厂、株洲331厂、西安430厂以及部分院校的700余人利用贵州大方县羊场坝原“航发厂”厂址创建国营金江机械厂,隶属于贵州航空工业管理局,归口中国航空工业部。成为当时航空军机配套液压泵、马达的重点生产厂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国营金江机械厂从大方迁至贵阳市并筹建民品分厂。现为中国贵航集团贵阳航空液压件厂,属国有大型企业,主营研制、开发、生产制造高压柱塞液压泵、液压马达及其他液压元件和汽车零配件。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从“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诞生的那天起,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营金江机械厂从大方迁至贵阳市并筹建民品分厂止,大方乌鸦洞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并且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
通过“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使我们了解,在贵州,在贵州工业史上,其实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辉煌,甚至有的还是中国工业历史上的“第一”。即使在今天,贵州工业的发展也不落后。贵州作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短短的十几年间即将贵州建成为我国的航空和煤炭基地,同时还崛起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六盘水。
来源:贵州文化厅
剿灭共匪,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还我人权!

TOP

老蒋看来也干了点实事嘛。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老蒋没得天下,干的好事也成坏事!
意淫强国!手淫强身!

TOP

雄起公威武,造原子弹的10W法币发来贺电,欧美银行里坐吃利息的爱国航空基金附署
感谢好意,不过,糖衣吃下,炮弹丢回去!
什么YY,NC,JY,WT,5M,都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只有一个词永远是那么的耀眼,那就是—————SB

TOP


 


 


168老虱。你的牛B吹完老?


来做这个小学数学题吧:17000/465000×100%=?????


会不会做?拉上那个不用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某疑似神经病患者,你的粉丝一起做。


让我们一起来开开心。



[ 本帖最后由 shanye000 于 2010-4-19 05:18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