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阎锡山放八路军入山西,一个巨大的历史错误

阎锡山放八路军入山西,一个巨大的历史错误

 


(瑞典)郭冬成

 


  一、阎锡山英明一世,糊涂一时



  值纪念辛亥革命暨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际,评说阎锡山的伟大贡献和他的某些错误,很有意义。阎锡山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在太原发动革命起义,开始领导中华民国山西省。他是国民党的元老,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是中华民国的元老。他自1911年到1949年,主政山西省三十八年,几度叱咤中原大地,每每搏动全中国的命脉。他于1949年曾一度任行政院长,后逃到台湾,终老于台湾。他的政治生涯与大陆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息息相关,共生共灭。他在社会现代化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运动方面,为山西省乃至为全中国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地方自治问题上,坚持地方利益优先的原则,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很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和参照,以建设中国未来的地方民主自治。

  然而很遗憾,阎公百川,英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于1936年对中共忽然有了好感,更于1937年把毛泽东共军放进了山西。他由此种下了无限祸根,后来祸及自身,祸及全山西,祸及全中华民国,祸及整个中华民族。本文就阎公的这一错误略加评说。
 


  二、阎锡山1937年放八路军进入山西,导致国民党1949年丢了大陆



  话从1936年说起,那是中华民国的多事之秋。日本大举侵华在即,张杨搞出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违心联共抗日,毛泽东共军绝处逢生,左倾思潮在知识界弥漫,等等。本来阎锡山很有独立自治精神,十分排拒外来势力,甚至得了个“山西土皇帝”的绰号。但在这种大气候下,却也动摇起来,信任起了共产党。1936年9月,阎锡山被中共地下组织所忽悠,在山西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10月,委任薄一波(阎的同乡)主持牺盟会的工作。阎锡山挂牌自任会长,实际上听任共产党人操纵。他发给牺盟会大批武器,纵容他们在全省各地发展。进而,阎锡山于1937年8月决策,让中共军队进入山西作战,隶属于他统帅的第二战区。说是执行国共合作协议,那根本上是阎锡山自己情愿。

  记得仅仅在一年半以前,1936年春,中共红军曾东渡黄河,进犯山西,被阎锡山打得惨败,重又逃回陕北穷山大沟,绝望透顶。而今同一个阎锡山,却把山西开放给了中共,并且给他们发钱、发枪、空开地盘。时局变化竟是如此难以逆料。从1937年8月,八路军开始大举东渡黄河,不出半年,其主力部队就几乎全部渡过了黄河,开进了山西。该部队包括一一五师的全部,一二零师的大部,一二九师的全部。中共中央领导人如周恩来、刘少奇、彭雪峰等进到了山西。几乎所有的中共高级将领,如朱德、彭德怀、林彪、罗荣桓、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任弼时、左权、邓小平、陈赓、谢富治、萧华、萧克、关向应、李井泉、黄克诚、徐海东、罗瑞卿、杨勇、杨成武、杨得志,等等等等,都进入了山西。甚至八路军总部都迁到山西东部的五台山。全山西大地,中共战将云集。豺狼入室,可怖可怖。

  中共进入山西后,立即阳奉阴违阎长官,反客为主搞扩张,迅速建立根据地,建立党组织,扩充军队。中共的根据地,先是很快遍布山西的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区,遍布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恒山各大山区。进而以山西为依托向周边各省扩张,开辟出许多边区根据地,如晋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进而更以这些根据地为依托,建立和发展了冀察热根据地、冀北根据地、冀南根据地、山东根据地,支援鲁皖苏的新四军,等等。

  中共的党组织,北方局于1937年当年进驻太原,书记是刘少奇,公开组建和领导各个根据地党组织。除公开组织之外,其秘密组织更是因地因势而制宜,有敌占区党组织,有游击区党组织,有挂着阎锡山招牌的中共党组织,比如牺盟会,有打入阎锡山政权内的中共党组织。牺盟会的实际领导人是薄一波,到1938年底就拥有几十万盟员。盟员们赴各县区乡村当干部,借口国共合作,把共产主义扎根在基层。他们明里姓阎,暗里姓共,白天姓阎,晚上姓共。

  中共的军队,打着抗日的旗号和国共合作的旗号,在根据地大量征兵,扩充八路军。在阎锡山的地盘上,则是扩建、改建、和创建中共地方军队,诸如牺盟会、新军、决死纵队、少先队,等等。“山西新军”,又称“决死纵队”,也是由薄一波领导,公开合法地大力扩军,到1939年底就拥兵四五十个团,上五六万人,于1940年归入八路军序列。回顾1937年八路军开进山西时,统辖三个师十几个团,约三万人。而到1940年,八路军就有了百团大战的实力。而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扩大到了几百个团,有上百万人的野战军部队。此外还有附属于正规八路军的土八路,即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又是一二百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1945年末,中共的绝大部分军队乃分布在华北。而华北的共军乃几乎全部藏在山西及其周边根据地。而在山西,阎锡山固然占据着主要城市,但中共控制了几乎全部山区,也就是山西省的大部分领土,并公开活跃在城市周边地带,并秘密渗透在各个城市。从战略上看,在山西,农村已经完全包围了城市,中共已经完全包围了阎锡山。这时的中共已经有了“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毛泽东语)。共军在山西省在华北根据地,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要与国民党争天下了。不出数年,中共果然打败了阎锡山,打败了蒋介石,占领了全中国。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1937年阎锡山开放山西给中共,其历史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中共正是利用了阎锡山的那个错误决策,才得以走出了陕北,进入了山西。才得以进而由此开辟了山西根据地和山西周边根据地,才有了它1945年抗战后的那个军事实力。即,才有了贺龙等统帅的山西北部各部队,才有了徐向前(阎的同乡)统帅的山西南部的各部队,才有了聂荣臻徐向前统帅的华北野战军,才有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部跃出晋南,而千里挺进大别山,才有了陈赓谢富治兵团跃出晋南而挺进豫北,才有了林彪率领中共中央部队迅速挺进东北,整编抗日联军,从苏军手里接管东北。而正是基于它在抗战后的那个军事实力,中共才胆敢于1945年假谈判真备战,蔑视《双十宣言》,于1946年悍然进行内战,于1947年悍然进行全面内战,于1948年主动寻求大规模决战,更于1948年和1949年以排山倒海之势,打下全山西,打下全东北,打下全华北,打下全江北,然后渡江南下,占领全中国。

  换句话说,阎锡山1937年的那一决策,作为一个致命的因素,导致1949年阎锡山自己丢掉整个了山西,导致蒋介石丢掉了整个大陆,导致中华民国逃到台湾一去而永远不能复返,导致中国人民落入史无前例的中共暴政而至今不能翻身。阎锡山的那一决策,在大陆中华民国三十八年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为严重的政治错误。
 


  三、阎锡山曾力图挽救,但终无成效



  其实,阎锡山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中共别有一番大野心,意识到他这个阎长官根本指挥不动八路军,意识到山西未亡于日本却要先亡于中共了。他曾采取种种措施以图挽救。他曾于1938年6月,在山西省的吉县召开“古贤会议”;于1939年3月,在陕西省的洛川县举行“秋林会议”,等等。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定共军的活动区域,限制牺盟会的政治权力,审查牺盟会的干部名单,培养自己的国民党干部。他曾于1939年12月,对八路军、牺盟会、新军等共军实施军事打击。等等等等。种种措施虽然各有功效,但却没有根本功效,既无力打败共军,也无力赶走共军。毕竟,值此民族救亡年代,阎锡山若全力讨伐共军,显然有违天时。而且,共军已经在山西站稳了脚跟,处处凭借深山大沟根据地,能攻能守,可进可退。又且,中共借着根据地的后盾和支援,大搞统战大搞宣传。此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大大不利于阎锡山了,而大大有利于中共了。阎锡山已经奈何不得中共了。他从1937年放共军入山西以降,其最大的心腹之患不是别人,正是共军,而且自始至终是共军,以至于十二年后,他本人被共军打出山西,追到南京,追到广州,赶到台湾。

  阎锡山于1949年8月10日在广州发表过一个讲话,题为《共产党何以席卷中国大陆?━对美国白皮书之观感》。他讲了八条原因,其中强调,中共搞欺骗宣传,是阴谋性的,煽动性的,进攻性的;中共通过“没收”和“分配”的方法,而号召佃雇农造乱;中共以富人的钱、地主的地来收买穷人,然后以穷人的命搞人海战役;中共以赤化恐怖的办法搞征粮,粮食征收三分之二,人民还不敢迟滞,而政府征收二十分之一,尚不能痛快征齐;中共用赤化恐怖的办法搞征兵,“初则劝导,继则强迫,终则不当兵即对其全家处死,结果是父劝其子,妻劝其夫,兄劝其弟,赶紧当兵”。等等等等。

  阎锡山的这些分析当然都对。但问题是,共产党的坏本来如此,阎锡山你作为山西政府最高领导人该如何应对呢?历史清楚地表明,他当年把中共军队放进山西,乃是他的战略错误,乃是“共产党何以席卷中国大陆”的首要答案。阎锡山后来是否承认过这一条,有待查证。本文评论那段历史,批评阎公百川,不以贤者讳了。



  四、共产党后来竟能渡过长江打败老蒋,阎锡山当初岂能守住山西拒阻中共?



  或有问,假如阎锡山当初不让共军进山西,而共军却强行侵略山西,情况又怎么样呢?阎锡山能守得住吗?在我看来,答案是相当确定的:阎锡山完全有条件挡住共军,共军基本上不可能打进山西。根据当时的情势分析,理由如下。

  第一,政治形势。当时的山西政治,几十年如一日,紧紧统一在阎锡山的领导之下。是的,日本的入侵必将大大削弱阎锡山的政治,不过那充其量等于说中共可能有机可乘,而绝不等于说中共必将因此得势。当时毛泽东中共的命运,在能否东进山西这一问题上,完全掌握在阎锡山手中。如果阎锡山当时不是化中共为友,而是坚持反日反共两手硬,坚持御共军于山西境外,那么山西的政局必将是日阎争霸,即阎锡山领导的山西抗战势力为一方,日伪势力为另一方,而中共断然不会有任何机会进军山西。共产党既在山西没有军事基地,其政治活动必将微不足道。套句老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枪杆子不存,毛泽东将焉附?中外一百多年的共运史清楚地表明,共产党没有枪杆子的地方,其笔杆子从来难成大气候。何况山西远离中共苏区,远离中共赤化宣传,从来极少中共活动,中共势力在山西近乎于零。以阎锡山当时的实力,在抗战救亡之际,他有更好的理由和更方便的办法,以压制和取缔中共的一切活动。

  第二,地理形势。山西西部有黄河天险,有吕梁大山,是极为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共军要想从陕北打进山西,极难极难。首先,渡黄河作战是很困难的,兵书上的“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共军即使渡河成功,其暴露于滩头而仰攻山头,又是一大困难。再次,中共即使占领了黄河滩头,占领了河边山头,其面对的是吕梁山,是千条万条深山大沟,人地两疏,其如何安营扎寨,如何组织作战,如何补存弹药,如何立足生根,是千头万绪的大困难。共军有多少人可以填平黄河河滩,填平吕梁山沟?固然中共红军曾于1936年初东征山西,流窜暴乱于吕梁山区几十天,但那是偷渡突袭的战术成功,是打了阎锡山个冷不防。那时的阎锡山向来在西部疏于设防,谁会从陕北渡河来打山西的吕梁山?那时他还不曾领教过红军长征后的穷兵黩武。共军尽管偷渡突袭取得战术成功,但最后还是以东征战争战略惨败而告终。这一战争,有利于阎锡山加强西部设防,不利于共军再侥幸偷渡偷袭。

  第三,晋军。阎锡山经营山西几十年,带出了一支晋军子弟兵,晋军简直是老阎的父子兵。晋军既忠心耿耿,又能征善战。论其忠心耿耿,那是远远超过黄埔系忠于老蒋的程度的。曾记否,多少黄埔系高级将领背叛了蒋校长,而投降了中共,当了中共的元老,当了中共的民主人士?这类事儿在老阎的晋军那里,在既有的二十几年里是从未有过的,在后来也是极少发生的。论其能征善战,晋军曾几度跟随阎锡山,东出太行,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军事上常胜不败,曾几十年保卫山西省免受外敌侵凌,包括1936年大败中共东征军。有人可能质疑曰,后来晋军抗日,屡遭挫折,可见晋军并非能征善战之师。此疑不然,因为当时的共军战力远不可与日军相比。阎军战力用来抗日固然常有力所不逮之处,但用来拒阻共军于黄河以西、消灭共军于吕梁山区,那在当时还是绰绰有余的。又须知,阎锡山在抗日中的很多军事困境,实际上正是由于共军牵制所致。倘若没有共军在山西的牵制,那么阎锡山晋军必可集中全力而抗日,其抗战成绩必将大为显赫。此为赘叙,按下不论。

  第四,武器。阎锡山的武器,大大优良于中共的武器。当时,阎锡山经营山西已二十五年有余,建立了现代工业和现代兵工厂。而中共在陕北,根据地草创,没有工业,没有技术,没有现代工厂,没有现代兵工厂。其所有的武器不外乎是长征过来的几条破枪,而且弹药匮乏。在那穷乡僻壤里,谅中共也搞不出任何军工名堂。那时的共军,就武器装备而言,固然足可以打土豪斗地主,但根本无法与正规军作战,遑论再跨河仰攻山西挑战阎锡山。后来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其新的武器装备完全来自蒋介石和阎锡山。

  第五,阎锡山是军事家。他曾于清末在日本军校留学五年;曾在辛亥革命年间领导了太原起义;曾几度亲率晋军逐鹿中原,军事上常胜不败;曾于1930年任陆海空军总司令,统帅全国各方军政势力,与蒋介石中原大战;曾打败红军东征部队,等等等等。当然,阎锡山的军事能力可以打几个折扣,因为他几年以后败给了中共。败将不言勇了。但阎锡山的失败首先不是由于其军事能力,而是由于其1937年的政治错误。

  第六,蒋介石会支持阎锡山的反共立场。基于蒋介石是一贯的反共剿共领袖,基于其1936年的国共合作是十分违心的,可以推想,他内心深处是多么期盼中共能自取灭亡,或被别的势力所消灭。他只是受制于国家领袖的法人地位,受制于联共抗日的公开承诺,而不便于公开地反共剿共罢了。据此推论,如果有人要置中共于死地,那么蒋介石必然是心头大喜,绝不会诚心救援中共。蒋介石固然受其身份和协议的制约,而不便于公开阻止八路军入境山西。但是,如果阎锡山坚持阻挡中共进山西,那么蒋介石国民党是绝不会认真施压阎锡山的。皖南事变,可做参照。基于阎锡山的崇高声望和特殊地位,蒋介石更可方便地托词敷衍。
 


  五、感慨几句历史



  阎锡山于1937年完全应该挡住共军进山西,而且也完全能够挡住中共进山西,然而他不仅没有阻挡共军进山西,反而筹粮筹款发武器空出地盘,把共军请进了山西。这一政治错误,作为致命的因素,导致国民党1949年丢了大陆,导致中华民国在大陆彻底灭亡,导致中国人民落入史无前例的共产党暴政。抚今而思昨,阎公百川的这一历史错误,令人耿耿于怀,难以原谅。

  讨论中国的近现代史,讨论今日中国的政治困局,纪念辛亥革命暨中华民国百周年,常有人讲什么抽象的历史规律。那些所谓的学问家,看上去博大精深,说穿了不过是故弄玄虚,或者是懒惰地念经而已。实际上人类历史的真相是,从来就没有什么历史规律,也不靠神仙上帝。历史的选择归根到底乃是人的选择。说到今天中国人民的苦难,那也从来就不是历史注定的,而是人搞出来的。历史在人为,事在人为。好人搞出了好事,坏人搞出了坏事,好人犯了错误搞出坏事,如此而已。是人1911年搞了辛亥革命,是人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然后,依然是人搞了联俄联共,是人剿共不力,是人竟然使共军逃到陕北,是人搞了西安事变,是人保老蒋的命而国共合作,是人于1937年把八路军放进了山西,是人争当中共的民主人士,如此等等,中华民国在大陆三十八年。是民运的强硬派太强硬独断,是民运的温和派太温和迁就,是赵紫阳过分优柔寡断,是我们的精神领袖自己跑到美国大使馆逃命,是我们的民运领袖们竞相出国逃亡,是邓小平共产党人太残忍凶恶,如此等等,中国民运在北京一九八九年。胡平指出,在辛亥革命后的百年历史上,在几次重大的转折关头,人们做出了巨大的错误选择,这才导致了中国今天的局面。信哉斯言。阎锡山1937年放共军进山西,正是其中一例。

  阎公百川向以英明老练称世,何以竟然铸下如此大错?值得研究。固然,是否能制止日本侵略中国,是否能预防张杨西安事变,那基本上由不得他阎锡山;但是否放中共进山西,则完全由得他阎锡山,完全取决于他怎么想。究竟他当时怎么想的呢?他要学习孙中山晚年的联共?他联共干什么,以求抗日,以求扶助工农?他在共产党问题上,是否太天真,太幼稚,太缺少想象力,太低估了共产党人的恶劣程度,以至于把这个穷凶极恶的人类敌人当作政治朋友?有一流行的说法是阎锡山联共是为了反蒋,此说未免太赤化、太荒唐离谱了吧?(完)

  2011年10月

 

TOP

不能把错误归于阎锡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其实没办法

抗战初期,山西军顽强抵抗,精锐部队基本消耗殆尽。山西的主要城市,包括太原在内,都沦于日本之手。是否允许共产党进入山西,并无差别。共产党进入,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1楼文章所言能够抵抗共军的力量和地理形势,除了抗战初期,其实并不存在。

国民政府灭亡,也大抵如此。现代战争之残酷,不仅远超出很多纸上谈兵之人的想象,也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我印象中:淞沪抗战之际,有一德械师(旅?)积极求战。以为如不及时参战,形势必然像此前的中日冲突一样,以和约收场。结果,得偿所愿......一日之内,消耗殆尽!
整个抗战打下来,不仅损失奇重,而且民心荡然......参照一下丘吉尔在二战以后,立刻被赶下台,就知道蒋介石下台一点也不奇怪了。

至于像共军那样,消极避战,也是行不通的。如果不经一战就让各个要地失手,当年的民主派非生吃了国民党不可,共产党更会趁机兴风作浪。国民党之控制舆论能力,根本达不到可以为所欲为的程度。而且,世界上也没有靠消极避战而得到好处的道理,二战各国,除了像法国、意大利那样整体投降的以外,都必须经过血战,才能放弃地盘。消极避战,只能方便日后打内战。但是试问当时全国全世界,有多少人愿意让国民政府保留实力,方便日后打内战的呢?

TOP

至于像共军那样,消极避战,也是行不通的。如果不经一战就让各个要地失手,当年的民主派非生吃了国民党不可,共产党更会趁机兴风作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几份当年的民主派揭露共匪假借抗日民意消极避战,背地里伙同日本鬼子坑蒋公他爹的有良心的历史真相来开开心。如何?

TOP

回复 6# shanye000 的帖子

共产党的消极避战,有各种统计数据可查,共产党自己的文献也有。例如:指责百团大战暴露了军力,招致日本打击。等等。
但是,民主派的报纸,却不是查这个问题的好地方。
第一、在那个时候,民主派并不知道共军的实力,甚至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也都低估了共军的实力。既然低估实力,自然无从要求共军积极作战。
第二、一般而言,报纸都是骂政府的,这个只要略有民主氛围的报纸,概莫能外。国统区的政府就是国民政府,而共产党统治区又没有任何有独立性的报纸可言。可想而知,大部分报纸骂的都是国民政府。这就跟现在中国新闻界和美国新闻界都经常谩骂美国政府一样。

TOP

基本情况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一、战争初期,日本人要迅速消灭国民政府,无暇增进治安,加之共产党又善于避战,所以实力得到迅速扩张。
二、后来,由于消灭国民政府无望,加之百团大战暴露了共军的实力,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为了巩固太平洋战争的大后方,开始针对共产党作战。这一阶段,削弱了共军的实力和地盘,这也是共产党的文献公开承认的困难阶段。
三、最后,太平洋战争战局恶化。又发生了对共产党绝对有利的转变。
1、日本精锐部队被抽调一空,撤离了很多地区。
2、为了弥补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这是完全针对国民政府统治地区的。
3、为了不刺激苏联,主动降低了对共产党的敌视。

TOP

一、那共匪的实力是在哪里扩充的?是大后方还是沦陷区?
二、这是证明共匪在和日本鬼子PK还是蛇鼠一窝呢?
三、既然日本精锐被抽空,撤离的地区有多少被爱民如子的威武国军收复的?缺少精锐日本鬼子发动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战果如何?

另,百团大战一直是各路精英拿来摸黑共匪的“消极抗战”的证据。抛开毛和彭以后的内斗不说(政治永远是最龌龊的,专制和民主都一路货色)。单纯讲讲军事方面:知道共匪著名的军事术语不?叫:大踏步后退,大踏步进攻。(记不清具体叫法,大意如此)你能理解这含义么?我想听听你的理解。

TOP

第一、在那个时候,民主派并不知道共军的实力,甚至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也都低估了共军的实力。既然低估实力,自然无从要求共军积极作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歹当初蒋公追得共匪跑遍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吧?沿途屁民们都知道打不死的红军。后来好歹有个《西行漫记》连老外也知道红军老。怎么,民主派们都选择性失明老么? 第二、一般而言,报纸都是骂政府的,这个只要略有民主氛围的报纸,概莫能外。国统区的政府就是国民政府,而共产党统治区又没有任何有独立性的报纸可言。可想而知,大部分报纸骂的都是国民政府。这就跟现在中国新闻界和美国新闻界都经常谩骂美国政府一样。


 ——————————————————————————————————


这么说民主派的报纸连人神共愤的共产共妻、杀屁民如麻的共产土匪都失声老?这符合新闻报道规律么?好歹,当年连骂政府的美国媒体也口诛笔伐过三K党及其各种邪教武装呢。这个怎么解释民主美国的报纸媒体呢?


 


期待你的解答。



[ 本帖最后由 shanye000 于 2011-11-19 05:23 编辑 ]

TOP

回复 10# shanye000 的帖子

共军打不死,那是1949年以后制造出来的神话。如果没有日本入侵,早死绝了。而在日本占领下死不死,强不强,事先谁知道?毕竟共军没跟日本人结盟。
1949年以前,共产党犯下滔天罪行,这是明摆着的事。你去百度一下AB团好了。至少到现在还没删。你可以看一看,仅仅是内斗,就死多少人。
民主党派对共产党进行选择性无视,也是一而贯之的,不信,你可以看看中国民主党派的言论,尤其是那个斯诺的言论,看看他们对共产党建国后的暴行是否无视了。民主党派可以说是“不敢”(这个不敢也是他们自己找来的,谁叫他们跟中共合作的?),斯诺在1960年来华,可曾对大饥荒有所认识?大饥荒这么普遍的事,他们尚且可以装看不见,更不用说抗日活动这种很难亲眼目睹的事了。

TOP

回复 9# shanye000 的帖子

你的这些问题,我一一回答:
问:一、那共匪的实力是在哪里扩充的?是大后方还是沦陷区?
答:日军缺乏控制沦陷区的实力,中国派遣军总共只有七十万人左右,控制除东北以外的所有占领区。共军d得以扩充实力的华北地区,有一亿人口,但是日军只有上述兵力的一半左右,根本不足以进行全面占领。

问:二、这是证明共匪在和日本鬼子PK还是蛇鼠一窝呢?
答:既不PK,也不蛇鼠一窝,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日军有更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无暇消灭共产党。

问:三、既然日本精锐被抽空,撤离的地区有多少被爱民如子的威武国军收复的?缺少精锐日本鬼子发动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战果如何?
答:打通大陆交通线,是日本当时在中国最主要的军事行动。此战役确实说明了国军不如日军,但是共军根本没被狠打,自然可以安心发展。

问:另,百团大战一直是各路精英拿来摸黑共匪的“消极抗战”的证据。抛开毛和彭以后的内斗不说(政治永远是最龌龊的,专制和民主都一路货色)。单纯讲讲军事方面:知道共匪著名的军事术语不?叫:大踏步后退,大踏步进攻。(记不清具体叫法,大意如此)你能理解这含义么?我想听听你的理解。
答:百团大战不是消极抗战,但是共产党方面当时却以百团大战为误招,认为此举暴露了共军的实力,找来日军的打击,这就是消极抗战了。这里谈不上大踏步进攻。所谓:抗战八年,反攻七天。除了日本败局已定的最后阶段以外,共产党再没有重复百团大战。足见其消极抗战。

关于“三”,补充一条:国军不善于打游击战,这是事实;尤其是没办法对付共军游击队的蚕食。所以,才使共产党坐大。但是,国军不善于打游击战,不等于说共产党就不是游而不击。这是两回事。中国武运不旺,没一千年也有八百年了,国军如果真威武,就打到日本去了。但是共军照样不行,也是事实。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11-19 16:49 编辑 ]

TOP

49年以后制造的神话?现在还是共党统治。我们没生活在神话中。这不是事实?
日本人从哪年开始“进入”中国的?共党的红军哪年成立的?你这么肯定日本人“挽救”老共党?

49年前共党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大能的国府制造的“剿匪失误”到底把屁民推向哪一方?屁民们也选择性失明么?

民主派有意思。共党“上位”前明显是软柿子嘛。居然对“滔天罪行”视而不见。“大饥荒”共党有否认么?这是啥逻辑?

既然你承认“日军缺乏控制沦陷区的实力,中国派遣军总共只有七十万人左右,控制除东北以外的所有占领区。”那么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国军为何不干翻这样弱势的日本鬼子?装备不行么?哪么接收美援后的国军呢?再不及也能干翻当初人数更占劣势,还在使用抬枪的共党嘛。为何主力却龟缩在西南,一个都没搞定呢?

看过《华北治安战》么?总体上来说,日本鬼子是消灭不了共党吧?何必给日本人擦屁股?

共军没被日本人打狠?何来的抗日困难时期?

连共党的基本军事理论基础都不了解或者说不敢承认,就抹黑共党,何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党国亡矣。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当年国军在华北也有大量游击队伍。最终都基本跨掉。而共党却在发展壮大。这仅仅是国军不会打游击就解释得了的?貌似你的回复也说明“毕竟共军没跟日本人结盟。”哪究竟是啥原因呢?共党的历史书上说是民心向背的结果。你觉得呢?

TOP

打通大陆交通线,是日本当时在中国最主要的军事行动。此战役确实说明了国军不如日军,但是共军根本没被狠打,自然可以安心发展。


—————————————————————————————————— 国军安内剿不了共军。攘外赶不走日本人。这是神马一样存在的威武国军哇。还别说,我还真相信如果当年共军能自由发展,并获得美国的援助,把日本人赶回老家不好说,但推回朝鲜应该不是问题。

TOP

回复 13# shanye000 的帖子

我仔细看过《华北治安战》,呵呵。当然是中共缩减以后的那本。(估计你也是那本)
华北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是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内容,你故意看不见,那我就没办法了。
日本在关内的兵力,分为两部分,大体上是一半对一半。其中华北是名义上连成一片的统治区,面积很大,人口有一亿;而华中、华南占领地区主要在交通线附近,在打通大陆交通线以前,面积不大。这种兵力分布,客观上造成了共产党坐大。

西安事变以前,共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中央苏区被占领;到陕北以后,东渡黄河被阎锡山打退,西征军基本全军覆没。这种面临灭亡的征候,再明显不过。不是因为日本人咄咄逼人,造成西安事变,共产党灭亡指日可待;而仅仅西安事变而日本人不入侵关内,共产党也断无坐大的能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shanye000 于 2011-11-19 18:02 发表
打通大陆交通线,是日本当时在中国最主要的军事行动。此战役确实说明了国军不如日军,但是共军根本没被狠打,自然可以安心发展。
—————————————————————————————————— 国军安内 ...
共产党即便能自由发展,也是安心发展,在战后争地盘,谈不上打日本。美国一开始对共产党不了解,自然怀有敬意,最后悔之不及。

TOP

再举一个数据

美国在伊拉克驻军,有十三四万,尚且不足,后来添兵到十六万,在伊拉克民团的帮助下,才勉强让治安形势好转。
伊拉克的人口只有三千万人,而且大部分人对美国并无敌意,而且美国的侦查能力和机械化程度早已达到指哪儿打哪儿的地步,无论是空袭,还是空降,都完全不成问题。

可想而知,日本在华北驻军三十万,根本不足以有效控制,必然导致共产党坐大。

但另一方面,日本人打国民政府,却很容易。因为只要打败了正规军,即可宣布胜利。两种战争的区别之大,一如美国打萨达姆之容易,以及维持伊拉克治安之困难。这并非因为美军维持治安时的对手就比萨达姆的正规军强,不过是战争性质的区别罢了

TOP

我有否认日本在华北兵力不足吗?我好奇,威武的正义之师国军哪里去了?这么大好的机会让共党发展?

威武国军打败仗还有啥借口呢?

TOP

共产党即便能自由发展,也是安心发展,在战后争地盘,谈不上打日本。
——————————————————————————————————
这日本鬼子还真是实诚人呐。共党“侵占”它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拱手就让。

国民政府更是实诚人的楷模嘛。放着华北大好机会不反攻翻盘,也让共党去发展。

这国府的抗战真有意思。

另,我看的华北治安战是共党篡改出来的。你就这意思吧?也许我还得去看看我的剑桥中国史是不是也是共党篡改的。看来,从民主自由的网站里下载的东西也有如假包换的假货。

TOP

两种战争的区别之大,一如美国打萨达姆之容易,以及维持伊拉克治安之困难。这并非因为美军维持治安时的对手就比萨达姆的正规军强,不过是战争性质的区别罢了
——————————————————————————————————
美国打伊拉克,前期打政府军和后期维持治安真的是战争性质的区别么?

你是不是打算让大家推论出国军被日本鬼子打败是很正常的?

建立国军就是用来打败仗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hanye000 于 2011-11-19 21:09 发表
我有否认日本在华北兵力不足吗?我好奇,威武的正义之师国军哪里去了?这么大好的机会让共党发展?

威武国军打败仗还有啥借口呢?
国军也不是威武正义之师。国军正面战场打不过日本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日军有一半兵力在华中、华南,就是对付国军的;因为交通线在日军手里,即便国军发动进攻,日军也可以迅速从其它地方调集军队打退国军。
至于打共产党,跑到华北敌后去打共产党,终究不叫事;更何况这个也非国民党所长。
打正面战场与游而不击完全是两回事。911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已经比八年抗战还长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也没把阿富汗的抵抗组织摆平了;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抵抗组织能在正面战场打赢。

TOP

引用:
原帖由 shanye000 于 2011-11-19 21:24 发表
两种战争的区别之大,一如美国打萨达姆之容易,以及维持伊拉克治安之困难。这并非因为美军维持治安时的对手就比萨达姆的正规军强,不过是战争性质的区别罢了
—————————————————————————— ...
国军被日军打败,本来就是正常的。对比一下双方的工业基础、武备程度,就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这跟建立国军的目的是什么无关。
作为一度是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碰上厉害的对手,也是投降告终。你大可以说法军也是为了被打败才建立起来的。甚至于美苏,在战争初期,也是大败,只不过缓冲空间大、军工产量又明显大于对手,所以才得以翻盘。仅此而已。

TOP

回复 19# shanye000 的帖子

你也可以说,美军把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对伊斯兰恐怖组织(或抵抗组织)相让。这很正常。
日军占领的,是大城市、重要资源和交通线,剩下的地区,利益不大,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不予占领。
在华北,日军是名义上占领了全部地区,而实际上不得不放弃相当部分的地区。在华中、华南,很多地方一开始就仅仅占领了大城市和交通线,直到最后也是如此。
归根到底,国军在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压力,当然不能同共军游而不击的情况相提并论。以巴以冲突或反恐战争为例,伊斯兰武装组织靠游击或游而不击,在敌人巨大的优势下,可以长期存在甚至发展;如果跳出来打正面战场,一个星期也坚持不下来。

TOP

哪我就好奇老。49年前的国府和共党到底在你心目中是啥概念或者啥关系。

TOP

我还一直好奇,能否传一份你的华北治安战我看看?或者给我份地址。我还真想看看共党在华北怎么个游而不击。

国军打不赢日本人,不是耻辱,至少没整体投降。拉一个同样抗击日本的相对更弱小的共军来企图给自己洗白,而且还造谣惑众绝对是耻辱。你说对不?

TOP

回复 25# shanye000 的帖子

我的是实体书,没办法传。
从《华北治安战》一书上看,日军在华北的兵力,足以控制大城市和其它一些要点。共军除百团大战以外,也不对这些要点进行争夺。但日军却没有足够兵力消灭共产党。
至于你说国军和共军的关系,抛开正义性不言,仅仅说军事形势:
国军就相当于萨达姆政权,共军就相当于在伊拉克活动的伊斯兰恐怖组织(这些组织一直也并不真听命于萨达姆,但有联系),日军相当于美军。可想而知,美军打萨达姆容易,打恐怖组织就难了。打掉萨达姆,还一定等于是给恐怖组织开路;道理很简单:如果美军不打掉萨达姆,伊斯兰恐怖组织自己想打萨达姆,那肯定是没戏的。
只不过因为其它形势不同,美军最后还是有希望消灭伊斯兰恐怖组织的,而日军却因为自己被美军消灭,仅仅达到了为共产党开路的作用。

TOP

回复 25# shanye000 的帖子

我认为:抗战的胜利,中国方面绝对是因人成事。因为美军打赢了,抗战自然胜利。在中国战场,不存在真正的反攻阶段。日本人是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
所以,替国军洗白,或者说赞颂国军,都没有多大意义。作为中国政府的国民政府已经不存在,再赞颂,也没意义。(台湾那个国民政府,自民主化以后,就只能代表台湾一省的人民)
只不过,共军一向以贬低国军为能事,以自己打赢了抗战,以这两条作为自己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来宣传,这就完全是颠倒黑白了。

TOP

 124 12345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