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清代中央机关简介

清代中央机关简介

摘自《中国商父盛宣怀》

说 明





书中出现清代中央机关的名称,同民国以后有很大的不同,有时难以从名称上看出它的职责分工。为便于读者查考而编此简介。所列限于中央皇族、皇家事务机构和
政府部门,不包括军事组织、坛庙陵寝管理机构及僧道司等。盛京(辽宁)五部(户、礼、兵、刑、工)、盛京内务府与北京的名目相同,不另列。大抵是同一机构
后来改名的,按前名列入,后名附括号中,并说明改名时间。晚清新设单位亦说明设立时间。



 



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务。实际上是专为确保皇族正统和特权而设立的。主要职员是登记皇室人口,编修皇室家谱,办理皇室人员封爵及安排官职,颁发恩赏等事项,并参与审判皇室人员。它设有“空房”以圈禁皇室罪犯,使他们逃避法律的惩办。



内务府——
管理宫禁事务。皇家的衣食住行都由它承办。会计皇家财务收支。经手工程营造。管理与考核太监、宫女等。它还掌管审拟上三旗的刑狱案件,罪轻的不送刑部。它
对下打着给皇家办事的旗号,活动范围广,权力人,涉及各行各业与全国各地,包括江南的织造,塞北的牧放等。所属司处众多,官员多达数千人。



上驷院——专管御用马匹。



武备院——掌管鞍辔、伞盖、帷幕、盔甲、弓箭等、修造器械,陈设兵仗。凡车驾出入,官员戎装以从。



奉宸苑——管理与修聋皇家园林。



侍卫处——迭精锐组成侍卫亲军,随侍警卫皇帝。这些侍卫人员的官阶很高。首领叫“领侍卫内大臣”,一品。其下“内大臣”,从一品;“散秩大臣”,从二品。



銮仪卫(銮舆卫)——
专管皇家车舆仪仗。皇帝所用称“卤簿”,按出行目的之不同分为“大驾”、“法驾”、“銮驾”、“骑驾”等。太后和皇后用的称“仪驾”。皇贵妃和贵妃用的称
“仪仗”。妃嫔用的称“彩仗”。官员品级很高,首领“掌卫事大臣”一品,“銮仪卫使”二品。宣统朝避傅仪讳改“仪”字为“舆”字。



太医院——医疗机构。首要的是为皇家服务。兼及王公大臣。亦偶至军营、刑狱。其首长太医院“院使”仅为五品官,1909 年改为四品。



内阁——在清初原是辅佐皇帝的首要中枢行政机关。其任务是理国政,助诏命,定宪典,议大礼大政等。自1730 年设立军机处后,内阁权力逐渐为军机处所取代。到清末,内阁已变成一个处理日常例行文书,保存档案等的次要单位。



通政使司——收受各省题本,校阅后送内阁。核查有无逾期及不合规格等事。经手的工作实是内阁工作的一部分。1902 年撤销。



军机处——初设时职权限于军务,故有此名。后来成为日常在皇帝身边值勤,随时召对,皇帝出外巡幸也要跟随前去的“掌军国大政以赞(助一)机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参与决定一切军政大事,起着相当于宰相的作用,所以官场和民间习惯上也称军机大臣为“相”。



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赏罚等事项。1911 年夏改组内阁,设叙、制诰等局,撤吏部。



户部(度支部)——“掌军国支计,以足邦用”。田地、户口、赋税、财政、俸饷等,都是它主管的业务范围。1906 年改设度支部,职掌大致未变,而又有审计公债外款、管理银行、造币厂等事。



礼部(典礼院)——掌管礼典、庆典、军礼、丧礼、接待外宾礼、学校与科举事务等。1911 年改设典礼院,将原礼部所管的行政事务分别划归各部。



光禄寺——专职为典礼预备筵席。1906 年撤并礼部。



鸿胪寺——专管朝会。宴会等赞导礼仪。1906 年撤并礼部。



乐部——专管为祭祀、朝会等典礼演奏音乐,及审定乐品音乐等事项。



兵部(陆军部)——掌管武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赏罚,及军事行政事务等。1906 年改设陆军部,权力有所加大。



太仆寺——专管牧马事务,在内蒙古有牧厂。1906 年撤并陆军部。



军咨府——1907 年在陆军部下设军咨处。1909 年军咨处从陆军部独立出来。1911 年改为军咨府。相当于参谋总部。



海军部——1910 年建。“掌主海军,稽核水师及司令部,以固海疆”。刑部(法部)——掌管刑罚政令。1906 年改设法部。



大理寺(大理院)——平反刑狱机关。“与刑部、都察院称三法司”。1906 年改称院。



都察院——监察机关。监察大政的得失,官员的良劣,参与重大案件之审理等。



工部(农工商部)——主管工政: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只修造;国家政令及皇家记典等所用器物的制作和备办等。1903 年曾设商部。1906年将工部并入商部改设农工商部,分设主管农务、工务、商务的各司。原来工部的有些任务分交其它部门。



理藩院(理藩部)——“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控驭抚绥,以固邦翰”。实际上是一个管理除满汉以外的民族事务机构,目的在于安抚控制吝民族。也管一部分同属国交往的事务。1906年改称部。



翰林院——撰拟祭祝祝文、册封文稿、赐祭祭文、碑文等。纂修实录、史、志。编辑校勘书史。所属有庶常馆、起居注馆、国史馆。



詹事府——“掌文学待从”,“经史文章之事”。1906 年撤并翰林院。



钦天监——掌管观测天文气象、编制历书等事项。



国子监——掌管国学政令。设六堂为贡生、监生学习之所。1905 年撤并学部。



学部——教育行政机关,1905 年设,国子监并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掌管外交外贸事务。1860 年建。1901年更名外务部。



巡警部(民政部)——公安行政机关。1905 年设。1906 年改名民政部。



邮传部——1907 年设。主管水陆交通及邮电等。



弼政院——“掌参预密勿,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1911 年设。实为顾问机关。



咨政院——1907 年设。实际1910 年才正式开院。实为参议机构。



盐政院——1911 年由督办盐政处改为院,掌主盐政。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TOP

正在读清史稿,正好参考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