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國民政府在南海主權的歷史貢獻和未來角色

國民政府在南海主權的歷史貢獻和未來角色

前言
 
自从中国南海储有大量石油及天然气的消息传出后,週围邻国,圈海佔礁,宣有主权,急欲在油气富饶的南中国海上抢佔一席之地。海内外华夏子弟,纷纷发言挞伐。有爱国热血青年者,主张即刻出兵,以武力夺回我国被侵佔的岛屿。有温儒学术派者,主张从歷史书籍上著手,让国际社会认同南海诸岛自古就属於中国的事实。一般来言,各派论者在叙述中国南海歷史人物时,从秦汉时代到清末宣统, 都还能据史写实。唯进入民国时期后,对国民政府人物,或轻描淡写,一笔代过;或遮遮掩掩,支字不提,有失史实。笔者在20多年前接得一挡早年民国时期的报章文献,其中有详细的叙述上个世纪中期,在南中国海诸岛屿发生过的国际事件。现就採取挡中的资料,从读者较陌生的角度,回顾当年国民政府的官员,在维护中国南海主权上做过的努力,并希望藉此让读者认识到,国民政府未来在维护南中国海领土主权上,有著极端重要的战略地缘关係。

(一)接收南沙群岛的参与人物
 
关心中国南海疆域的华人,都会发现自今年起,就有大量有关南沙及西沙群岛的资讯,出现在各报章及网站上。文章内容几乎一律认定,前中 共海军将官林遵,是二次大战后收復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中心人物。此与史实不儘相符。报章作如是报导的目的,不外在宣染中 共高级将官曾经主导过南海岛屿的收復工作,并借此牵连中 共当局与收復南中国海领土的歷史关係。
 
按二次大战后,国民政府依照「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宣言」的内容,遣派内政部及广东省接收专员,随同四艘军舰,前往接收南沙及西沙群岛。当时林遵官拜国民党海军上校,受令為南沙舰队指挥官,其职责在护驾接收人员团队平安抵达太平岛,完成接收工作。实际接收工作的主要人物,应包括国民政府内政部及广东省政府的接收专门委员。
 
国民政府在二次大战后,就积极策划收回东沙,南沙及西沙群岛。当时国民政府的决策是收復后的南沙及西沙群岛,将交由广东省管辖。因此接收南沙及西沙两群岛的工作细节,就交由中央内政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负责策划。中央内政部的负责单位是方域司,其主要识责在国家领域的勘测及国家彊界的确定。广东省政府的职责在南沙岛屿的水文,气象,生物资源调查及未来建设计划。
 
中央政府方面,调借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為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内政部方域司同仁曹照孟亦参加此次接收工作。
 
郑资约早年毕业於北平师范大学,后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地埋研究所深造,学业完成后归国在北平师范大学及东北大学执教。瀘沟穚事件爆发后,率东北大学地理系学生,迁校於四川三台。抗战胜利后赴西安西北大学执教。

广东省政府派遣广东省水利局专家麦薀瑜為广东省接收专员。麦薀瑜早年赴德国学习,归国后任广东省水利局顾问,在受派為广东省接收专员后,即徵邀广东省建研会研究员李庆,民政厅何树库,建设厅杨训锐,省立医院医生廖适生,地政局梁宝森,古士宗,鐘增祥等共同前往南沙群岛工作,并筹划日后的建设工作。
 
接收南海岛屿的中央部门,除内政部方域司外,还有空军总部,联勤总部,海军总部。海军部的职责尤為重要,在接送中央及地方专员完成接收任务外,还须装载国家疆土标帜的石碑材料,调查气象仪器,医药器材,日用物资及各项工作的有关人员。此外, 為了对应接收人员在登岛时可能发生的战争状况,还有一批作战部队也随船出发。当时交战的假想对象有二:其一是战后仍留在岛上的日本军队;其二是在稍早时间(1946年10月)法国军舰雪佛蓝号(Chevreud)登岛时可能留下的驻兵。中业舰的主要任务在运送人员,物资及器材抵达太平岛。太平舰的主要任务是应付可能发生的军事衝突,并护送人员安全登上太平岛。
 
中业舰是登陆艇,吃水较浅,可以方便输送物资器材和人员上岸。 中业舰舰长李敦谦,镇江海军电雷学校第一届生,1934年毕业,后赴德国接受鱼雷舰艇训鍊。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曾任北巡舰队司令及海军总部副司令。


太平舰由麦士尧舰长指挥,该舰為驱逐舰,有强大火力,可以应付海上突发事件。舰长麦士尧為广东黄辅海军学校18届航海班学生。1933年赴英国学习,1934年回国服务。太平舰在内战后随国民政府前往台湾。1954年11月在东海大陈岛水域遭四艘中 共鱼雷艇围攻击沉。


海军上校林遵受令指挥中业与太平两舰之间的行动协调。林遵早年就读烟台海军学校,后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934年回国在海军服务。1937年再派往德国接受潜艇训鍊。二次战后先被派往美国,任中国使馆副官,后受派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驻守长江水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共军南下之际,林遵率领旗下的三十餘艘军舰投靠共军,俾共军顺利渡江,是為国民政府内战失败之重要因素之一。事后中 共订该日為中国海军成立日,并派林遵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林遵旗下的东海舰队与李敦谦的北巡舰队,曾在马祖海域激战数回。

(二)出航南沙群岛歷程前后


中央内政部接收人员於1946年10月23日,搭太平舰从南京出航,次日在黄浦江口与中业,中建,永兴三舰会合。10月26日四舰在吴淞口外齐集航往广东,次日在珠江虎门口锚泊,等侍广东省政府接收团队及物资上船。11月6日一切物资準备就绪,舰队驶离虎门口。11月8日抵海南岛榆林港,待命出发前往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距榆林港约550浬航程,较西沙群岛距榆林港的150浬航程约远出三倍。故最早的计划是南沙舰队在11月初先行出发,数日之后西沙舰队再啟裎前往接收西沙群岛,目的在求两隻舰队在完成任务后,大约在同时期归返榆林港。
 
中业,太平,中建,永兴四舰在11月初齐集榆林港,等待命令出海,该时海面气侯不佳,指挥官林遵令四舰锚泊港内,等待气象转好。11月10日,天晴日出,中业及太平两舰受令先行出海。航行三小时后,海面风浪转大,林遵命令两舰航返榆林港,待机再出海。11月19日气侯变佳,林遵令两舰再起锚出海。数小时后,太平舰雷达发现远方有低气压团,有可能形成颱风,林遵再令两舰折返。在榆林港内停泊一段时日后,仍无气象好转跡象。此时四艘船舰在榆林港停泊已经三星期,西沙舰队指挥官姚汝鈺决定不按原先的安排计划,令中建及永兴两舰先行出发航往西沙群岛。两舰於10月23日出海,次日抵达永兴岛。
 
在西沙舰队顺利登岸永兴岛的消息传出之后,南沙舰队上的接收人员亦盼望儘速成行,认為南中国海的海面在冬季一向是多风大浪。自古以来,我国沿海渔民都是在11月及12月乘东北风括起之际,搭木船撑桅帆前往南海捕鱼。在南海岛屿上停留居住数月,直到隔年4月或稍后,东南风吹起的时侯,把水產乾货搬运上船,再顺风回航家乡。
 
11月30日西沙群岛接收人员,在竖立国彊石碑及完成接收工作之后,分别搭乘中建舰及永兴舰返回榆林港。此时南沙舰队在榆林港内己经停泊将近一个月,有部分人员向南京发电,表达盼望早日啟程。数日后,林遵发令中业,太平两舰出港,驶往南沙群岛。是日為1946年12月9日。
 
出榆林港往南航行三日,在1946年12月12日清晨,南沙舰队驶进太平岛外海,在离岛七浬处下锚,并在舰上用望远镜观察岛上动静。在不确定岛上是否有外军驻守情况下,两舰缓缓驶近太平岛,在距岛岸一干米处,派武装士兵两组,分乘两艘登陆小艇缓缓前进太平岛。海上舰隻亦作好侍战阵势,以备随时支援。登陆士兵迅速抢滩,搜索后未发现外国驻军,乃发讯号报告岛上情况,中业舰遂驶近太平岛,在距岛200码处锚泊,接收人员及物资分批乘小艇登上太平岛。
 
中业舰陆续下御载运来的器材及物资,在12月14日下载完毕。在这期间,广东省政府属下的水泥石技术人员,完成了二座水泥石碑。其中一座大型石碑立于岛的西端,高约5尺,宽三尺,竖立於二层石阶之上。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国徽,下刻「太平岛」三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另外一座较小石碑,高约5尺,宽不足一尺,立於岛之东端,石碑正面朝东,上刻「南沙群岛太平岛」,背面刻「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碑北面刻「太平舰到此」,南面刻「中业舰到此」。
 
十二月十五日太平岛上全体文武接收官员,齐聚在太平岛西端国彊石碑旁,举行升旗典礼仪式,太平舰在海面鸣炮,庆祝国土收復,并拍照留念。石碑上所刻记的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乃指南沙舰队登上太平岛的日子。
 
收復太平岛的工作完成之后,中业及太平两舰分别驶向南西沙群岛巡视各个岛屿,行前派留战士驻守岛上,供以充足军火武器,以备阻吓日后外国船舰的强势登陆。中业舰於12月26日下午返回广州虎门口,太平舰也在稍后返回广州,其时距10月23日离开南京时,已两月餘。

中央接收专员郑资约,在结束南沙群岛工作之后,即与内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实测资料,绘製中国南海地图,并向行政院呈请核准颁布一系列的地图。在呈请的文件中,有“内政部绘製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石岛图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数月后上海商务书局出版郑资约编著的“南海诸岛地理誌略”,书中详述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的歷史背景,南海诸岛的地理环境,及国疆石碑的照片。新编的“南海诸岛名称对照表”也在该书的附录中,首次对外发表,奠定了我国南海岛屿统一名称的基础。


附笔:  近年来中国南海邻国在西方势力的加持下,获取了大量先进武器,威胁中国国防及经济利益。海峡两岸中华人必须通心合作,才能掌握在南海通行的完全自主权,这是作者撰写本文之原意。因為原文过长,必须截為数段发表,有关收復南沙群岛部分,仅是全文中之一段,倘若文章用语有偏差之处,纯属学识不足,修辞不当之过,还盼海内外国人,拋弃地域背景之别,眼瞩未来,同谋共创中华民族之宏伟大业。


三)国民政府维护南海主权的努力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时,一艘二千吨法国军舰「东京人」驶抵永兴岛外海停泊,驻守在岛上的中国士兵,马上进入作战状态。法舰放下一艘小艇,载有两名法军官及一名翻译员,向永兴岛驶来。中方由永兴岛气象台李(名不详)台长出面谈话。法军说明永兴岛為法属领土,要求岛上中国驻军撤离,遭中方拒绝,僵持之下, 双方介入作战状况,最终法舰离去。
 
第二日(一月十八日)晨,法军再来挑衅,双方代表在海滩交涉,气氛紧张,彼此互不退让,傍晚法军再度乘舰离去。
 
第三日(一月十九日),法驻中大使电报传讯法舰指挥军官,命令不可挑起战事。 「东京人」乃返回越南土伦港。回程当中,该舰在珊瑚岛(Paddle Island)停泊,并留下一分队士兵驻在岛上。同日下午四时,中国外交部王(名不详)部长在南京外交部,约见法国驻 华大使梅理靄,郑重申明西沙群岛主权属於中国,并要求解释近日法舰在永兴岛的行动。法大使回称「东京人」号的行為乃该舰长私自的决定,并非法国政府指使。
 
一月二十一日巴黎路透社传电,法政府对华军最近佔领距越南二百英里之西沙群岛,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抗议。法国自称於一九三八年曾提出该岛屿之主权。同日又传电,法国已向中国提出备忘录,建议以仲裁方式解决问题。
 
一月二十九日,中国外交部次长刘鍇回答记者提问时,郑重否认法国外交部所谓“中国在一九三八年时同意法国佔领西沙群岛”,并说中国在该时重申过中国一向的立场,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议的。
 
1947年之后,法国忙於应付越南境内胡志明领导的游击战争,而中国的国共内战也愈趋激烈,中法双方都将南海岛屿主权的争论暂时搁置一旁.
 
1947年3月,国民政府将东沙,西沙及南沙群岛的管辖权,从广东省政府转交海军部,并在1949年4月,正式改隶為海南岛特别行政区。
 
1949年美国军机在南中国海失事,美国军方与菲律宾人员搭乘CAP F-504舰艇,於1月28日驶入太平岛水域,要求在太平岛週域搜索飞机残骸証物。驻太平岛的南沙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出面接洽,要求美方透过官方程序,取得中国政府许可,才得搜索。双方在次日得到中国政府的回讯后,美军上岛搜索,在没有结果的状况下,美军在一月二十九日下午四时搭船离去。
 
1949年国民政府军队内战失利,次年国民政府全部退守台湾。驻守南沙及西沙的驻军也在1950年一齐撤离。之后的五年,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呈现无政府管辖状况,又给予邻国窥伺的机会。
 
1951年9月8日,二次大战盟军国与战败国日本在美国签署「旧金山和约」。该时韩战爆发,中美交恶,在美苏两势力的阻挠下,「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均未能参会。该时向日本提出领土和金钱赔偿的国家有48国,涉及的项目繁多,无法个别一一例入「旧金山和约」之中。因此和约会议决定,各个盟国与日本再另外制订双边和约,解决个别国家与日本之间的赔偿事项。有关中国领土的事项,决定由「中华民国」与日本双方签订。值得注意的是,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领土的事项,是由「中华民国」与日本双方签订,而与前来参加「旧金山和约」会议的法国或越南没有牵涉。
 
1952年4月28日,日本代表川田勇(ISAO KAWADA)与中方代表叶公超外交部长,依「旧金山和约」的规文,在台北友谊会馆签署「中日和约」。在「中日和约」条文中的第2(b)项目中,重申「旧金山和约」的条文规定,即日本放弃台湾,澎湖岛的主权。另在「中日和约」条文中的第2(f)项目,日本明确表示放弃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主权。因為日本与「中华民国」是签署「中日和约」仅有的两个国家,其和约中的条文规范,自然属中日两国承担。日本向「中华民国」承诺放弃2(b)及2(f)领土主权;「中华民国」接受日本承诺放弃(2b)及(2f)领土主权。至此台湾和南中国海岛屿的主权归属,已经完全确定。
 
1955年居住在菲律宾的美国退伍上士米玆登上太平岛,宣佈该岛為「人道王国」(Kingdom of Humanity)领域地,并称该宗教组织拥有该岛主权。消息传到台湾后,外交部立即发出声明,谓该美兵所谓新发现的「人道王国」岛,即是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台,一向隶属於中国。菲国政府对此事件未发表任何申明。
 
1956年,有菲律宾某海事专学校校长克洛马(Tomas Cloma),派其弟豪费立蒙(Filemon Cloma)带领数十学生,登上了太平岛,称之為「自由国」(Freedomland或Kalayaan)岛,并在1956年5月17日向菲律宾外交部提交文件,要求拥有这岛屿的所有权。克洛马在信中表示,这些新发现的岛屿都在菲国境界之外,不属任何其它国家。
 
菲国外交部在接到克洛马的信件后,副总统兼外交部长的加西亚即宣称,这些岛屿距离菲国很近,即不属其它国家,又无人居住,因此菲律賨在这些岛屿被发现之后,有权予以佔领。
 
台湾当局接获消息后,外交部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并收集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歷史资料及証据,抗议菲国副总统主张佔领太平岛的声明。外交部长叶公超在1956年5月28日,召集外交部东亚司长李琴和及菲国驻台大使罗慕斯,在台北外交部座谈,并邀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郑资约亲身讲述,在一九四六年期间,中国政府官员前往南沙群岛时的勘察资料及国疆石碑照片,証明太平岛乃中国领土,绝非无国属的岛屿。叶公超部长指出,西班牙在一八九八年,与美国签定的美西媾和条约的第三条文中,有清楚表示菲律宾界线范围与南沙群岛范围不相抵触。此外,一九四九年美国军机在南中国海失事,美国军方与菲国人员,曾乘舰艇前往太平岛搜寻美失踪飞机下落时,曾由我国驻太平岛的南沙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出面接待,此事件前后经过,均有详细报告存留在台湾海军海事处的挡案中,美军方与菲方也应有记录可查。这些记录,都証明南沙群岛纯属中国的领土,决非无国属的岛屿。叶外长并指出,菲国也有许多无人居住的小岛,但并不表示这些都是无国属的岛屿。会议中叶公超外长慎重地请菲国罗慕薪大使转告菲国政府:“南沙群岛主权属於中国”。
 
在台北外交部重申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照会后,菲政府决定不作回应。台北当局遂在隔月,即1956年6月,派遣海军舰队赴南沙群岛巡视。又在同年9月再派遣寧远部队继发侦巡,并在北子岛上(Northeast Cay)与克洛马人员相遇,将这些人员带上军舰,以私撞中国领土為由,将其人驱逐出境,离去之前令克洛马签署文件,承认南沙群岛為中国领土,并保証今后不再进入该区。
 
1960年,台湾受国际民航组识太平洋地区会议的要求,将太平岛上的气象站扩建為气象台,每日四次播送该地区之地面及高空气象情况。在以后歷次的国际民航及气象会议中,台湾代表均有将该地气象资料提出报告,并经大会列入记录。
 
1963年,台弯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在太平岛设立南海开发小组,在岛上从事磷矿开发及废铁打捞事业。在1971年建立磷矿粉加工厂,舖建轻便台车铁轨及简易码头。迄今,台湾军队仍稳稳控制著南中国海东沙群岛中的东沙岛及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对中国人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象徵意义,有极大的作甪。
(四)台湾与未来中国南海主权的战略关係
 
南中国海除了蕴有大量油气资源外,它还掌握著中国石油的运输命脉。一旦外国势力控制南海水域,阻止中国船隻通行,中国的工业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停止运转。而今西方国家,深知中国对南海运输的依存性,乃急於插足此间水域,又碍本身无缘置身南海领土事端,乃怂南海邻边小国,抢佔中国南海岛礁,制造衝突。邻边小国心想的是油气巨额利益。而西方国家心中想的是,利用多边衝突,长期消耗中国的实力,阻止中国的崛起 。这是一场多元国家针对中国的角触战争,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这是一场只可赢不可输的战争。战略成功,则大国崛起。战略失败,则再须养精蓄锐一百年。
 
中华民族欲再度崛起,必须掌握南海三沙群岛的控制权。西沙群岛距海南岛榆林港仅一日的海程,且中国又控制著西沙的永兴岛,故邻边小国不至在西沙群岛海域对中国挑衅战事。南沙群岛情况就不相同。太平岛距海南岛约三日海程,且中国在南沙没有具规模的军事设施,一旦邻国採取有预谋的快速军事行动,中国将处於不利地位。好在台湾50餘年来一直控制著太平岛,上有机场及码头设备。中国和台湾合作开发南沙群岛,则能稳控南沙群岛中的八个重要岛礁基地, 足以主导整个南沙海域的情势。倘若西方国家封锁马六甲海峡,阻止中国船隻运行,中国可採取相应之道,借助东沙群岛地理位置,封锁台湾海峡旳南面入口,限制西方国家的船隻进出台湾海峡。中国介入东沙群岛有两种可行方式:一是与台湾合作开发东沙群岛海域;二是中国独自开发东沙群岛中的北卫及南卫两处的无人礁石岛群,建设码头.开发渔场。目前台湾是唯一控制著东沙群岛的国家,并在东沙岛上建设有机场,码头及驻军。利用东沙岛的设施,与香港,澳门,海南岛建立一鍊海线,制作一个可以控制进出台湾海峡的海军实力。西方国家欲利用马六甲海峡钳制中国的海运交通,必然三思自己被反制在台湾海峡外的可能性。
 
当今中国在世界迅速茁壮,在国际议会中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支持,令西方国家忧心其世界领导地位不稳,故有「中国威胁论」一词出现。日本更将「中国威胁论」延伸渲染為向邻国进犯的意涵,制造友国对中国疏离,达到孤立中国的效果。日本与西方国家的畏惧中国的因素,除了中国经济实力和日趋现代化的军力外,还有中国庞大的幅员和人口。中国人材济济,当能在经济领域继续稳健成长,跨进世界经济强国行列。令西方国家忧心的还在中国辽阔的幅员,和一个庞大而团结的中华人口。西方国家一手遮盖其过去在外地消灭少数外族的不光彩歷史,又以另一手指责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并明地策动ZD及疆独运动。日本更是四处鼓吹中国八块论,亳不遮掩其欲分散中国幅员的用心。中国的幅员,确实是一个令日本十分畏惧旳数字。然而中国最犀利的武器还是它庞大而团结的人口。在自然世界,一个少数成员的狮群,是不敢轻意挑衅一个数倍自己成员的狮群。相同的,1.2亿人口的日本,是非常畏惧一个有13亿人民的中国。中国除了在本地的13亿人口外,还有4干万华侨分佈在世界各地,及2干3百万的国人居住在台湾。这是一个令人心怯的人口数字。若有一朝,世界华人针对某国,採取联合的行动,必定会给该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此即中国人口的威摄力。
 
倘若一日,中国在国际间遭遇艰难,在所有亚洲国家中,台湾是唯一会出手协助中国的兄弟友邦。这是一个血浓於水的族群。这是一个看见四川同胞受难,心中会淌泪的族群。当今中国控制著西沙群岛中的最大岛,而台湾又控制著东沙群岛及南沙群岛中的两个最大岛。实际上,中国和台湾已建起控制南中国海的基本条件。两边有足够利益缘由,在南中国海共同创造一个广阔的经济水域,发展石油,观光,及水產工业,由双方空海军巡视共同產业。在同心合作下,中国和台湾必能携手,共同迈入至强至富的一条大道,则两岸中华人有幸,21世纪中华民族有幸。
 
 
后语
 
20世纪以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未曾遭受外国的挑战。 中国近代南海史,可回溯自1907年日本商社窃取我东沙岛,迄今已102年。本文所述内容,仅限於笔者在20多年前取得的一挡早年民国时期的报张文献,前后时间共约10年,佔中国近代南海史的十分之一内容。1970年已还,另一波领土纠纷.在南海掀起,中国政府在此波纠纷中,顾及各方面可能衍生的深远影响,以稳熟并强劲手腕,採取一系列行动儆告国际社会,中国有决对维謢南海领土的决心,其前后经过,在网路报章已有多次详细报导,在本文中就不作重述。
自从拙文在凤凰网报刊出之后,得到很多读者的回响。笔者失察,未瞭解国内网友对政治用词旳高度敏感性,而在毫不经意之下,在文中用了”台湾 是唯一控制著东沙群岛的「国家」”和兄弟「友邦」”四个字句,而遭致眾多非议,后又引起部分国内和台湾网友的相互攻訐,令笔者十分自责和内疚。有网友指本文作者”居心叵测”,并藉此在”鼓吹台独”,令笔者惊讶,但也认是咎由自取,无可厚非。致於有网友用”收拾台湾”及”踏平阿里山”的用词,就感心痛了。
 
笔者祖藉在冀,抗战晚期在四川出生,四岁随家人赴台,十三岁迁居新加坡,十七岁再赴美,迄今滞美已近五十年。一九八五年赴北京参加学术会议,首次踏上原乡土地,心中激动不已。寻访了老人在晚年经常念及的西四牌楼和缸瓦寺大街,立足街头,追憧父毌年青时走过的街景,心中无限悵惘。经友人相陪,踏上了芦沟桥,身靠石桥栏上的狮子,看著乾涸的永定河床,念及祖国近代的伤痛歷史,不禁失声落泪,久久不能自己。
 
正如大多数长居在海外的华人,视海峡两岸同為毌国,并盼两岸团结相处,协心收復中国在南海的固有领土。在外国势力精心策划下,中国正被逐渐孤立,如是发展,南海情势将对中国不利,令人忧心。还盼国内网友阔开视野,拋弃地域思维,广结台湾同胞善缘, 视所有同胞為己人,努力促成一个和融中华。詆毁背景不同而带成见的台湾同胞,只会造成更大的疏远,这和台独的行為有何不同呢?此次,看见台湾代表 和香港代表继中国代表之后,同时退出澳洲国际影展,抗议主辨当局邀请彊独人士参会,你心中没有一股感动吗?中华民族要强大,还须同胞互相礼遇尊重。怀大国乃大,在此愿与国内网友共勉。

来源:凤凰博主:fccheng
退休教授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两岸同胞同心协力,早日收回南海我国固有领土。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