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帮助
::电驴基地::
»
看图说话
» 历代画梅作品赏析[69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历代画梅作品赏析[69P]
断弦
潇湘夜雨
部门主管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1-20 09:27
只看该作者
历代画梅作品赏析[69P]
腊梅山禽图 赵佶 立轴绢本设色 纵34厘米横22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画一枝蜡梅,弯曲有致,枝梢有数朵梅花已然开放。两只山禽似被画面外的什么所吸引,正顾盼观。画中彩墨工细,运用自如,细笔勾花、枝,设色清雅。山禽刻画细致,神情逼真。构图疏朗明快大方。
梅花诗意图 岩叟 长卷绢本 水墨 纵19.2厘米 横112.8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岩叟,生卒年不详,即北宋王岩叟。字彦霖《宋史》有传,未称其擅画,或为画家之号。南宋宋伯仁,号雪岩,擅画梅叟或即宋伯仁自号,待考。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应是作者的名或号。从画风上看,不似北宋,或为南末后期至元初之作。以北宋王岩叟为作者,不足为信。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雪中梅竹图 徐禹功 卷绢本水墨 纵30厘米 横12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徐禹功,生于1141年,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布衣, 江西人。工画梅竹,师扬补之,得其潇洒之趣。传世作品有《雪中梅竹图》即《雪梅图》。 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竹节上书,“辛酉人”款。乾隆弘历及诸臣在画心空隙处题记多段。前隔水明人徐守和题签,拖尾扬无咎行书《柳梢青》词十阕,词意与书法皆极清秀悦人,与此图同属精华之品。书画名家赵孟坚所书两长跋,书法特纵,与扬氏端壮静穆形成鲜明对照。
四梅图 扬无咎 长卷纸本墨笔 纵37.2厘米 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南宋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本蜀郡成都人,传之无咎已为清江(今属江西)人,寓豫章(今江西南昌)。擅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诗词俱工。能画水墨人物,师李公麟,尤擅水墨梅、竹、松、石、水仙,以画梅最著称,尤宜巨幅。其“孤标雅韵”之画风,与其傲兀耿介之品格有关。和当时画院中盛行的富丽华贵的“宫梅”绘法不同,对后世影响甚大。 此卷分四段,画梅花含苞、待放、盛开和残败的变化过程。含苞:画嫩枝尚未疏张,枝头已著花蕾,预报花期将临;待放:疏展的枝干,已经有少许含苞初绽;盛开:旧枝新条上的朵朵繁花,已经尽情开放,香气袭人;最后残败一段,表现残萼败蕊,随风飘散,颇有美人迟暮之情。作者的墨梅,一改彩染或墨晕花瓣之法,为墨笔圈线,气韵清爽不凡,韵致高远。既不同于描粉缕金的院派,又不同于逸笔草草的逸体。墨韵高华,清意逼人。
梅竹寒禽图 林椿 团扇绢本 没色 纵24.8厘米 横2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双钩填彩,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南枝春早图 王冕 立轴绢本 墨笔 纵151.4厘米 横52.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1187~1359),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年穷困,白日为人牧牛,晚上即就寺中长明灯下读书,终为当时有名的诗人。他擅画墨梅、竹石。墨梅师法宋扬无咎,传世作品有《南枝早春图》《墨梅图》等。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墨梅图 王冕 卷纸本墨笔 纵30.8厘米 横9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梅花以圈花法绘出,颇得扬无咎笔意。图上自题长跋,叙述至正六年(1346)。他与友人郑文中、释隐云游历浙江金华龙寿觉慈寺,受到贞叟师设茗款待,特写墨梅以赠的经过,并赋诗以记。
墨梅图 王冕 立轴纸本墨设色 纵68厘米 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春消息图 邹复雷 长卷纸本水墨 纵34厘米 横212.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邹复雷,生卒年不详,道士,别署洞玄丹房主,斋名“蓬荜居”。工诗、擅画,尤精写梅,风枝雪蕊,得华光老人(仲仁)不传之妙,为时人所重,画名颇高。杨维桢有诗云:“鹤东炼师有两复,神仙中人殊不俗。小复(雷)解画华(仲仁)梅,大复(元,复雷兄)解画文同竹。”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梅花水仙图 佚名 长卷纸本 墨笔 纵29厘米 横40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卷首的土坡上屹立一块造型奇特的怪石,石质坚硬,背后一枝寒梅斜出,枝干秀长,又有椒花一枝作伴。后写水仙,花含磬口,叶垂钿带,繁而不乱,以劲挺的线条钩勒花叶,再用淡墨渲染出阴阳向背,姿态如生,风格近似赵子固。山石、平坡皆以墨彩点、勾、皴、染。盛开的花瓣周围以淡墨加以渲染烘托,衬出水仙、梅花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质感,风格独特。
墨梅图 佚名 册页绢本水墨 纵24.4厘米横20.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绘古梅一株,枝干舒展,花朵绽放。笔墨恣纵,格调清新,颇得逸笔之妙。具有扬无咎和王冕的传统风格。无款识,画幅中有王诏的七绝和郑文原题记。
踏雪寻梅图 戴进 立轴 绢本 (美)私人藏 此图绘高士踏雪访梅之雅事。整幅构图师郭熙景式,枯树画法也仿郭熙的蟹爪,而山石皴法则用小斧劈, 峦头灌木双学于范宽。
梅花图 陈录 立轴绢本 墨笔 纵116.5厘米 横61.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枝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梅下横琴图 杜堇 立轴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此图表达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山峦树石的画法接近马夏一派,而笔调较为柔和精巧;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在南宋院画的基础上,又趋向清新秀逸, 自成一格。
四时花卉图 徐渭 长卷纸本 墨笔 纵46.6厘米 横622.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万历二十年,以墨笔画四时之花卉松竹。风格劲健洒脱,豪放宕逸,尤其冬季之雪竹、腊梅,以墨色渲染背景,烘托出雪落枝头之意,竹梅皆以焦墨渴笔写出,对比鲜明。整幅作品气势宏大,色淋漓,气韵连贯畅通。
蕉石图 徐渭 立轴纸本 水墨 纵166厘米 横91厘米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徐渭存世有多幅《蕉石图》可见他对于这一题材的偏爱。蕉石更便于发挥他大写意水墨的特性。隆石纯以水墨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石后芭蕉,间以梅竹,相互映衬。渴笔潇洒灵动,逸气豪发。图右上自书七绝一首:“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青藤漱老墨谑。”
梅柳待腊图 盛茂烨 立轴绢本 水墨 设色 纵186厘米 横98.5厘米 (日)私人藏 此图描绘冬至后的萧瑟山居林园中, 梅花正要开放,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近景柳林枝冠繁密如烟;中景梅干含颖而发;远景山谷中云霭飘浮,弥向远方。自题“岸客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全图既得烟林清旷之概, 又溢春之将至之气。
梅花书屋图 卞文瑜 立轴纸本 设色 纵106.9厘米 横48.5厘米 此图作远山淡抹,山峦层叠,苍松杂树劲立,其下茅屋相陈,一人静坐抬头远观而思。山石树木笔墨近董其昌,画面萧疏松秀,有清旷之致。
梅竹图 孙克弘 扇面泥金纸本设色 纵15.7厘米 横48.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克弘(1532—1611)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知府。能诗善书,擅绘没骨花卉,近师沈周、陆治,远宗徐熙、易元吉,笔墨简练淡雅,得野逸之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传世作品有《百花图》《折枝花卉图》《殊竹图》等。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梅花图 陆复 立轴绢本墨笔 纵205.3厘米 横108.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复,生卒年不详,字明本,自号梅花主人。吴江(今属江苏)人。擅画墨梅。图中古梅一枝自右下角斜冲而出,势如曲铁,然后分枝逆笔直上,顶上斜挑一细枝,插向画面左上角,梅干奇崛优美。以淡墨渲染背景,留白以示枝头覆雪。梅花用勾线填粉法绘出,偶用胭脂轻染,给人以暗香浮动、风骨峻峭的感受。
雪景梅花图 张彦 立轴纸本设色 纵203.3厘米 横103.2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张彦,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十七世纪。字伯美,号无证道人,上海嘉定人,一作江苏苏州人。工山水,与董其昌同时。传世作品有《雪景梅花图》等。图中绘雪中水仙数丛,花茂叶盛,奇石错落,幽篁葱郁,一树梅花挺拔而出,繁枝满幅,曲折盘错,花英缤纷,树后山茶盛开,底用淡墨烘染留白,衬托出瑞雪丰兆之景。水仙、丛竹、山茶、梅萼均用双钩,顿挫有力,树石皴擦以焦墨淡晕,苍劲峭利,浓淡粗细,虚实疏密,耐人寻味。此图幅度特大,气魄雄伟。
雪梅鸳鸯图 王醴 立轴纸本设色 纵164厘米 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醴,活动于十六、七世纪。字三泉,浙江嘉兴人。擅花鸟,学周之冕。晚工山水。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 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夏五吟梅图 王荤 立轴纸本 墨笔浅绛 纵91厘米 横6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老梅劲竹苍松怪石,溪水小桥亭园雅士,空中小鸟展翅, 更显天际之辽阔苍茫。用笔老辣细密。
踏雪寻梅图 萧晨 立轴纸本淡设色 纵123厘米 横58.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萧晨,生于1656年,卒年不详。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工诗,擅画山水、人物。师法唐、宋人传统笔法,细秀雅淡,设色妍丽,衣纹清劲流畅,功力极深。传世有《东阁观梅图》《三星图》《踏雪寻梅图》等。图中山崖、斜坡、矶石、梅枝均披银装。整个背景用淡墨渲染,以呈白雪苍茫的景象。梅树屈拔而起,苍劲挺健,梅花用铅白细点,周围留白,宛然雪中花朵。树下伫立着持杖老翁,昂首观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见于外”的魅力。老者身后立一童子,身背行李,似乎对梅花并无兴趣,却望着缓缓的流水而出神。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佳作。不落历代画家所作“踏雪寻梅”的旧套。
月漫清游图《月下赏梅》 陈枚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竹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115厘米 横3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浓淡之墨写竹,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伸缩和变化。以淡墨写花瓣,以浓墨点出花萼及花蕊以及枝干的扭曲变化。挥洒淋漓,纵横豪宕,似乎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以空灵秀润之气布满全图。
灵谷探梅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97.5厘米 横50.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写竹梅二君,用墨色的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将无形之风描绘尽致。风随雾动,雾就风涌,风雾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韵洒落。构图简洁明快,纵横宕逸。
水仙茶梅图 姜泓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18.3厘米 横42.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姜泓,生卒年不详。泓一作法,字在湄,号巢云,杭州人。工花鸟,笔致生动,赋色鲜妍。此画中写水仙与茶、梅三友相为呼应,梅枝上一小鸟正跃跃欲飞。构图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势。以淡墨点染出山石,水仙、茶树用工笔细加勾画,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内的渲染,间点丹红,色泽淡雅脱俗,气韵流动。山雀用笔筒略,造型却准确生动。
早春图 杨晋 立轴纸本 水墨 纵210厘米 横1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晋(1644—1728),清代画家。字子和、子鹤,号西亭、二雪、谷林樵客、鹤道人、野鹤,江苏常熟人。王晕弟子。擅山水,尤工村庄景物,亦写人物、花鸟,尤擅画牛,蹄角生动。晚年每多率笔,苍而不润,有亏神气。传世作品有与王晕合写《王时敏小像》、《岁寒图》、《艳雪亭看梅图》、《柳塘春牧图》等。此画写二株老梅枝干曲虬盘折,枝头新花绽放;奇石之旁新篁枝叶灵秀,水仙盛开,灵芝仙草长于山石之上。全图结构紧凑讲究,繁密而不沉冗。树干山石皆以淡墨晕染,以小斧劈皴、横皴等点染,以浓墨点苔。水仙用白描双钩手法绘出,隽秀淡雅;梅花则以墨线勾画,错落纷呈。画面虽未设色,却将初春的盎然生机尽于笔端描出。
杂画图 王树毂 册页纸本设色 纵23.8厘米 横33.3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树毂(1649—约1735),字原丰,号无我,又号鹿公,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工画人物,学陈洪绶,而有所变化。衣纹秀劲,设色古雅。此册共八开,分别为古木幽篁、蕉石人物、寿桃、石榴、树石人物、山水、墨菊、墨梅。水墨为主,偶有淡设色。每帧一小景,并自题诗一首。此选二帧,之一为《古木幽篁》,古木生机勃勃,两竿幽篁挺立。之二为《墨梅》,老干新枝,花朵疏密有致。两幅构图皆偏聚一角,用笔老练遒劲,师法陈洪绶而有所变化,堪称精品。
花鸟图 颜岳 册页绢本设色 纵29.8厘米 横25.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图之一,以一垂弓下伸的梅花枝干贯穿画面,一只色彩鲜艳的鹦鹉正向下呜叫。梅花以淡墨勾画枝条、花瓣,以粉白点染花冠,胭脂写出花萼。鹦鹉用色讲究、笔法工整,写中带工。
梅鹊图 陈书 立轴纸本 墨笔 纵106.6厘米 横4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陈书(1660—1736),清代女画家。号上元弟子、复庵,晚号南楼老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尧勋女,钱纶光妻。擅画山水、人物,俱合古法;尤擅花鸟草虫,笔力遒劲,风神简古,机趣天然,近陈道复。传世作品《梅鹊图》《防陈道复水仙图》《南楼老人人物花鸟图》。此画写二鹊正栖于梅树老干之上,啾啾呜叫。梅干造型奇特,与上方之倒垂梅枝呼应,用笔洗练,以水墨晕染枝干,淡墨写花,浓墨点萼,古趣盎然。二鹊用笔细致却又遒劲有力,墨彩渲染出鸟羽的不同质感。画面雅致清丽,韵味悠长。款识“丙中秋日,摹家白阳笔意,女史陈书”。
梅花图 李方膺 立轴纸本墨笔 纵145.2厘米 横50.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李方膺(1696—1755),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秋池,江苏南通人。世宗雍正间以诸生受保举,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卖画为生,傲岸不羁,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松竹兰菊及诸小品,尤长写梅,纵横跌宕,不守矩蠖,意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画巨幅则苍老浑古,墨气淋漓,有乱头粗服之致;惟梅花标格独具静逸气,有专用的“梅花手段”印章。传世作品有《百花兰瑞图》《四季花卉图》《墨松图》《松石图》《梅花图》等。作者擅画松石兰竹,晚年专工画梅。他的梅花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苍劲矫健。此图中以浓淡之墨挥写梅树枝干,蟠塞夭矫,纵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浓墨点蕊,寒葩冻萼,有浑含墨色之韵。构图疏秀奇绝,画之右下方做长题,为作者探寻古梅之所感所想。
百花呈瑞图 李方膺 立轴绢本 没色 纵162.5厘米 横43.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作者擅写梅、兰、竹菊及虫鱼,笔墨豪放,向以纵逸豪宕取胜。但在这幅画中,用笔、设色都较工整收敛,清新明快,秀丽雅致。从自题七言中推知此画也许是为长辈所作,所以画面祥和安逸,色调。
墨梅图 李方膺 册页纸本墨笔 纵23厘米 横42.4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墨梅图册共十一页,皆是以大写意之法所作。册中各梅,干取奇姿、花取疏朗,狂放纵逸之风尽露。多以粗笔写梅干,转折曲直,有书法之风。写花随意粗放,笔简神足。在此选其中两幅。
梅花图 罗聘 立轴纸本 墨笔 纵69厘米 横28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 罗聘二十四岁师从金农,常以梅兰竹菊入画,初仿江路野梅之趣。这一幅梅花图中,作者自戏称为“江路酸香”。图中以粗笔淡墨写出梅树老干虬劲之姿,浓墨点苔,淡墨勾花,花本不显,以浓墨点染花萼,使朵朵墨梅呼之欲出。笔法古拙质朴,野趣横生,有别于汪士慎画梅之繁花密枝、高翔之疏朗秀逸, 自成一体。
梅花图 罗聘 立轴纸本 墨笔 纵131.8厘米 横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淡墨写老梅枝干,稍加渲染,以浓墨点出横苔。梅枝姿态取向不同,上下呼应。繁花缀枝,以淡墨圆笔勾出,空灵剔透。梅枝纵横交错,画面却繁而不乱,生动自然。体现了“罗家梅派”的风格特点。
梅花图 罗聘 扇面金笺纸本墨笔 设色 纵19.5厘米 横54.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扇面撷取梅枝梢部,以水墨写出。作者采用其一贯的画梅技法, 以淡墨写干,浓墨点苔,圆笔勾花。造型生动,一梅枝疏影横斜,将视觉引向右角的款识题字,使书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梅下赏月图 余集 立轴纸本墨笔 纵65.2厘米 横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侍讲学士。擅画山水、花卉、禽鸟、兰竹,尤工仕女,无不精妙,工书及诗画,时称三绝。传世作品有《松荫课子图》《卿须怜我图》《梅下赏月图》等。此图中画一士人,身着袍服,头戴摺巾,反背双手,漫步赏月,对景沉吟。两枝老梅偃蹇相伴,环境幽雅而富有诗意。构图简洁。用淡墨烘出月亮, 空旷幽淡。人物用笔爽利,线条有力,生动传神,是余集的精湛之作。
梅花山茶图 赵之琛 立轴纸本设色 纵141厘米 横37.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幅梅花山茶图,用笔工致坚凝,骨力雄秀,设色古雅,得恽寿平没骨真谛。花间辅以焦墨钩勒的湖石为陪衬,愈衬出山茶的不凡风姿。是一幅熔铸金石气息的佳作。
蕉梅锦鸡图 王礼 立轴纸本设色 纵114.7厘米 横4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两枝旁逸斜出的蕉叶,在大雪覆盖下,隐现绿色生机。雪蕉下是一株渐次盛开的红梅,树干苍劲,暗香浮动。梅边怪石突兀冷峭,石上有锦雉栖息,神态安闲从容,有隽逸之气。构图巧妙新奇,用笔劲秀,设色典雅清丽,显示出傲霜斗雪、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梅花图 万上遴 立轴纸本墨笔 纵133厘米 横37.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万上遴,清代画家,生平不详。这幅梅图非常独特,不同于别的画梅大家之风格。画中梅树老干曲折,贯穿画幅,墨笔写之,留白处多以淡墨晕染;小枝以浓墨写出,纵横交错,欹仰奇绝。梅花则以碎笔或点或勾,飞扬纵横,虽无具体形状,却显露出万玉琼花密生枝梢的意境。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秋坪闲话图 汤贻汾 立轴纸本 设色 纵97厘米 横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汤贻汾(1778—1853),清代画家。字岩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武进(今常州)人,寓居金陵(今南京)。工诗,善画山水、松梅。书画仿董其昌,闲淡超脱,画梅极有神韵。 此图笔墨简淡,干笔皴擦、点苔。坡石杂树,枝干挺拔,画树叶用夹叶点叶,笔法细秀而苍劲,罩以花青、赭石。山坳间秋树掩映阁楼,坡石上二人对坐共语,意境幽深。款识:“秋坪闲语,今甫二兄大雅属即请正之,七十一叟,贻汾。”
明月种树图 汤禄名 立轴纸本没色 纵168.5厘米 横86.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汤禄名,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汤贻汾之子,江苏武进人。幼承家学,上花卉、仕女,笔意清新。此图中一个文人把锄倚树而立,似种树疲累正在憩息。他仰头望向夜空,梅花枝头,云开雾散,一轮明月高挂天宇。图中以墨笔写梅干细枝、繁花密萼,用笔纵放。人物用线疏简,面部刻画生动传神,将人物怡然自得、愉悦安祥的神情表现的栩栩如生。
红梅图 吴昌硕 扇面 纸本水墨 设色 纵19.3厘米 横54.2厘米 (日)私人藏 本扇面构图很见章法,匠心独运。前后梅枝皆自左向右横出,如折枝横置,富有奇趣。用笔畅劲,线条变化随意天然。其枝条以墨掺色, 与花朵以色掺墨达到调和,以至梅花繁茂艳丽而又沉着淳厚。自谓拟“扬州八怪”中的李方膺,然其用墨用色之运笔皆为其暮年自家法式。
神仙福寿 吴昌硕 吴昌硕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墨梅、红梅、绿梅兼有,笔酣墨畅,富有情趣。水仙也常出现在他画中,以突出洁净孤高的性格。作画时画家喜用或浓或淡的墨色,并以篆书笔法入画,使画面显得刚劲拙朴有力。《神仙福寿图》是吴昌硕代表作品之一。他以草书笔法画石,其法草而不率,纵而有节,较好地表现出怪石的秀与拙的韵致,他以篆隶笔法画梅,造型奇崛,苍劲有力;水仙用笔流畅,虽然朝向一样,但并不呆板。两者对比,更显水仙的空灵松动,飘逸清新,有神仙一样的风姿,与梅花的古朴把画题揭示出来,寄托了画家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岁寒交图 蒲华吴昌硕 1890年纸本设色 141.cmx 39.1cm 浙江省博物藏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70岁后以字行,浙江省安吉人。清末诸生,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后居上海。先以书法,篆刻成名,后以绘画名重艺坛。曾为西泠印社社长。著作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蒲华和吴昌硕互为师友,他们之间的交往扩大了彼此的视野,开拓了胸襟,艺术修养有了很大提高。《岁寒交图》是二人精心合作的产物,描绘了风寒严冬的梅竹不畏风霜,挺立傲然,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精神。图中一枝老梅道劲拔张,风骨自存,朵朵梅花如繁星顺势而生,熠熠生辉;旁边淡色瘦竹细挺有力,不畏霜冻,更显英雄本色。冬寒料峭,梅竹相交,同甘苦,共命运,愈显俊爽。此作真诚地表达了两位画家心中梅竹互伴、共生永有的良好愿望。
岁朝图 王震 1928年纸本设色 150emx 81cm 朵云轩藏 王震在60岁之后,融吴昌硕和任伯年的画法于一炉,并融合自身的修养和禅机日渐努力,终成一家之貌,在上海的书画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幅《岁朝图》精取了吴昌硕的构图和用笔,吸收了任伯年的着墨与敷色。图中的盆景、梅桩、杯壶、蔬果凭借着书法和印章的帮衬,辅以土里土气的如意和稚拙可掬的不倒翁,平添了些许欢庆的气氛和古色古香的情趣。王震的高明之处就是把这些文人关注和民间喜欢的物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着雅与俗共存、情与趣相携的意味。
[
本帖最后由 fellatio 于 2008-11-20 09:40 AM 编辑
]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欢迎大家光临野花成人论坛,点此进入
UID
665849
帖子
3155
精华
32
积分
4929
威望
566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6
最后登录
2013-1-13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断弦
潇湘夜雨
部门主管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2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1-20 09:31
只看该作者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 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 、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孤雁儿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六幺令 晏几道
雪残风信, 悠扬春消息, 天涯倚楼新恨 ,杨柳几丝碧 ,还是南云雁少。 锦字无端的 ,宝钗瑶席 ,彩弦声里 ,拚作尊前未归客。遥想疏梅此际 ,月底香英白 ,别后谁绕前溪, 手拣繁枝摘 。莫道伤高恨远 ,付与临风笛 ,尽堪愁寂 ,花时往事 ,更有多情个人忆。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欢迎大家光临野花成人论坛,点此进入
UID
665849
帖子
3155
精华
32
积分
4929
威望
566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6
最后登录
2013-1-13
查看详细资料
TOP
许文强520
驴民技师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3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1-20 09:49
只看该作者
大师级就是不一样啊。
UID
716354
帖子
21
精华
0
积分
507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1
最后登录
2009-6-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最近访问的版块
翻墙技术
黔之驴茶馆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个人空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