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嘎隆拉雪山风光(12月15日摄)。

嘎隆拉雪山风光(12月15日摄)。

嘎隆拉雪山风光(12月15日摄)。
海拔475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因此,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视为神山。
嘎隆拉山也是进出西藏墨脱的必经之地。12月15日,武警交通部队正式打通墨脱公路嘎龙拉山隧道,进出墨脱的百姓不用再翻越这座大山。

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将于15日贯通。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图为隧道施工内景。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摄
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15日顺利贯通。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
当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仪式在海拔3700多米的隧道入口处隆重举行。尽管是高山峡谷、冰天雪地,但隧道贯通让当地民众兴高采烈。
上午10时许,贯通仪式开始。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等亲临现场,并共同启动工程爆破按钮,打开嘎隆拉隧道。白玛赤林宣布隧道贯通。
墨脱是目前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人员进出和物质运输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骡马驿道,运输能力低,成本高,路况差,安全隐患大。每年只有3-5个月的时间能够通行,大雪封山之后,则与外界交通中断。20世纪70年代,国家曾两次投资对墨脱公路进行建设,但都由于特殊条件的制约,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西藏交通厅的资料,从2002年开始,国家对墨脱公路进行前期勘查,2007年对嘎隆拉隧道、地质灾害治理、环境保护等课题开展研究。2009年初,墨脱公路开工建设。
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隧道气象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在此间贯通仪式上说,墨脱公路的建设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西藏交通厅的资料称,墨脱通路的建设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等不利条件




[
本帖最后由 qiongao 于 2010-12-27 18:07 编辑 ]